第四十七章 大戰前夕(3 / 3)

李慕菲顯然是支持陸從容的,他想了想,補充道:“過些時日,國內的第二批次國防軍即將整編完成,到時候我們又有兩萬人左右的生力軍可以投入西線,此外,中線戰事平靜,我們也可以從這裏調集兩萬民團到西線。”

陸從容回過頭來對自己的校長點了點頭,表示謝謝他的支持,然後對坐在桌子旁邊的諸位參謀說:“我的意見陳述完畢,總體來說就是,目前的戰局對我方有利,要趕在英軍援軍到來之前動手,戰機稍縱即逝,因而要把沃爾斯利的所有兵力都引誘到戰場上解決,早打,大打,打大決戰!”

李慕菲心裏嘀咕:我怎麼覺得陸從容說的這話這麼耳熟呢。

陸從容的長篇大論說完,會議室裏一片寂靜,大家都在思索著他的話,和這個計劃的可行性,楚清臣咳了一下,首先發表意見:“我同意陸從容的建議,這個計劃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我看來可以接受。裝甲列車被圍之後,沃爾斯利上將肯定要解圍救援,我們就再來一次伏擊,伏擊他的援兵,在此地附近打一場規模巨大的包圍戰。現在我們的好處是敵明我暗,英軍的兵力和一舉一動都被我們看得清清楚楚,而沃爾斯利上將卻對我們毫無所知,我也支持打一場決戰。”

參謀部內兩位很有份量的人都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在場的諸位參謀在仔細思索之後,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這意味著這個計劃已經相當成熟,南非的最高軍事決策機關已經基本就此事達成了一致。

李慕菲知道,諸位參謀都希望通過一兩場大戰迅速解決南非周圍的英軍,迫使其兵敗求和,但他熟知曆史,心中並不認為英國人會很快放棄南非,在一兩次失敗之後就結束這場戰爭,要知道,曆史上的布爾戰爭,英國人可是動用了總計四十五萬的軍隊!

但他也同樣對南非充滿信心,布爾戰爭時,布爾人不過60萬,沒有出海口沒有對外聯絡的通道,本國缺乏工業,卻可以抗擊英國人數年之久,讓他們動用了數十萬軍隊;現在的華人南非,人口上千萬,本國建設了完整的軍火工業,可滿足戰爭的需要,北麵的四塊殖民地又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國內運送資源,又有德國人的鯨灣港與外界聯通,實力比布爾人強大何止十倍?雖然無法與大英帝國的國力相比,但戰爭的勝利肯定是屬於南非的。

李慕菲點了點頭:“戰爭就是這樣,對於南非這樣的小國來說,戰事越漫長,英國的優勢越明顯,所以我支持速戰速決,但我希望總參謀部製定計劃時,不要追求擊敗了多少英軍,而要看殲滅了多少英軍。”他忽然想到了毛主席的那句話,覺得用在這裏不錯,就說了出來:“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隻有大量殺傷英軍的有生力量,才能打疼他們,讓他們後悔這場戰爭,早日結束這場戰爭!”

他的這句話讓在場的眾人都覺得很有新意,陸從容把這句話在心中默念了幾遍,越發覺得言簡意賅道理深刻,不禁大為敬佩:想不到校長也是個用兵戰略大家!

就這樣,以陸從容的計劃為大致框架,又經過諸位參謀的修改討論,一份完整的作戰計劃,在總參謀部內出爐了,總參謀部決意動用西線幾乎全部的兵力,在三姐妹鎮一帶大打一仗。

沃爾斯利上將恐怕料想不到,他簡簡單單的一個解圍行動會引發規模如此巨大的一場戰役。(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