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增兵(3 / 3)

索爾茲伯裏伯爵轉向了國防大臣:“那麼軍方認為二十五萬大軍能夠在一年之內征服南非嗎?”

比奇爵士點了點頭:“這不成問題,二十五萬英軍應當可以對南非的軍隊形成壓倒優勢,再加上我們強大的海軍,征服南非是一件十拿九穩的事情。”

“那麼請大家就增兵一事,舉手表決一下吧!”首相大人提議道。

幾分鍾之後,大英帝國的決策人員做出了向開普殖民地再增兵十萬的決定。

----

隨後的戰事證明,英國人再次低估了南非的強大實力,遠在一萬千米之外的英國大人物們根本不了解南非這片大地上正在發生著什麼,英軍高層和情報部那些屍位素餐的家夥更是自以為是得讓人發笑,他們僅僅是坐在辦公室裏,看著地圖,又想當然地盤算了一番,就做出了僅僅需要二十五萬英軍就可以占領南非全境這個判斷。

如果有人把這句話對陷入重重包圍的伊安上校和懷特將軍說一遍的,一定會贏得他們憤怒的痛罵。

就連幾日後抵達開普敦的南非遠征軍總司令沃爾斯利上將也對這個判斷表達了自己的驚訝與憤怒。

說起來,沃爾斯利上將應該是這場戰爭初期最無辜和鬱悶的一個人了,開戰之後,載著他和本土調來的援軍的艦隊還在漫長的旅程上航行,南非這邊就接二連三地慘敗,而所有這一切災難,即使跟他毫無關係,也要由他負起相應的責任。

德班投降之後,沃爾斯利抵達南非之前,這短短幾天,英軍在南非處境繼續惡化:雷風行的軍團在納塔爾殖民地橫掃殘餘英軍,金伯利和彼得馬裏茨堡在南非軍隊的猛攻之下搖搖欲墜。

沃爾斯利抵達開普敦之後,恰好被革除一切軍職的科利將軍要搭船回國,沃爾斯利上將急忙與科利進行了一次談話,雖然科利將軍因為西線的戰敗而成為英軍上下的恥辱,但是他畢竟是目前所有與南非軍隊交手而活著回來的唯一英軍將領----其他的不是被圍就是被俘,慘一點的就是陣亡,從科利那裏應該可以得到比較真實的南非軍隊的描述。

結束了與科利將軍的談話之後,沃爾斯利上將麵色凝重地走出了房門,據將軍的副官回憶說,當時沃爾斯利曾私下表達了對科利將軍的同情:“科利或許衝動了一點,但是無論換做是誰,在那個場合之下都難免兵敗的下場,而且正是因為科利的衝動,做出了歪打正著的決定,使得開普敦的英軍能夠及時調往北麵的三姐妹鎮,在那裏穩住防線,如果按照陸軍最初的設想,將開普敦的軍隊運向中線和東線,那麼不但中線和東線的局勢毫無希望,就連西線也將陷入災難之中,南非的軍隊將會如入無人之境地進逼至開普敦城下。”

沃爾斯利將軍的這段話在幾十年之後被公布出來,曆史學家們借此為科利將軍平反,改變了一直以來認為科利將軍是西線慘敗的罪魁禍首的結論,轉而認為其不過是英國軍方高層為了轉移國內的輿論壓力而推出來的替罪羊,事實正是如此,“黑暗的一星期”不該由哪個特定的英軍將領負責,而該由整個無能而固步自封的英軍高層負責。

這次會見之後,沃爾斯利將軍立刻向英軍高層和首相反映,提出自己的觀點,要征服南非,需要動用總計六十萬的軍隊,這個駭人聽聞的數字立刻被英軍高層駁回,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句質問:“太可笑了,你覺得這會是另一場克裏米亞戰爭嗎?”(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