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顏真卿:唐代傑出的書法家(1 / 2)

顏真卿是唐代傑出的書法家。他剛正秉直,曾高舉義旗,抗擊安、史叛軍,後來為維護大唐的統一,堅貞不屈,英勇就義,其事跡被後人所稱頌。他的書法端莊雄偉、氣勢宏大,展示著盛唐的時代風格,被後人尊稱為“顏體”,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書學在唐代為鼎盛時期,隻要說到楷書,人們言必稱虞、歐、褚、顏。顏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書法家。顏真卿,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門,是著名學者顏師古的五世孫。顏真卿為人篤實耿直,向以義烈聞名於官場,曾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為意,後奉命招撫謀反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為李所殺。

顏真卿從小就繼承家學,熱愛書法藝術。孩時因家貧,買不起紙筆,就以黃土掃牆學習書法,成年後在做難泉縣縣尉時,習武之餘,潛心學書,但總感到長進不大。當時“草聖”

張旭名揚海內,顏真卿慕名毅然辭去官職,在張旭門下學書。張旭並沒有給顏真卿講很多,僅僅作了一些示範,勉勵他勤奮學習,下功夫臨寫,在臨寫中體會筆法。大約有兩年的時間他為了學書不辭辛勞來往於長安和洛陽之間,經常請教張旭。顏真卿懇切地請求張旭給他講授筆法要訣。張旭看他學習勤奮,態度誠懇,就單獨傳授筆法規則給他。傳說《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就是顏真卿根據他和張旭談筆法時記錄整理的。在這個時期他還結識了張旭另外兩個弟子懷素和郭彤,並經常在一起討論筆法,所謂“屋漏痕”就是他和他們討論筆法時提出來的。顏真卿的書法,經過張旭的傳授和本人的勤學苦練,潛心鑽研,有了長足的發展,為形成自己的獨特藝術風格,在理論和基本功訓練上作好了準備。唐代是我國書法藝術發展史上一個新的繁榮時期。唐初的書風,是沿隋代南北書風融彙而來的。由於唐太宗李世民大力推崇和提倡王羲之的書法,唐初的書法一直在“二王”書風的籠罩之下。唐初楷書的碑直傳六朝碑版之意,字形嚴肅而凝重,富於所謂金石氣,但同時姿態眾多,在凝重之中含有流美飛揚的風韻。唐初“四家”都宗師二王書法,又具有各自的風貌。這除了藝術因素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當時楷體作為一種文字現象,它的結構、形體和書寫形態,在各家書法創作中仍有不小的分歧。這恰好說明初唐楷書還處在成熟前的醞釀階段。經過初唐到盛唐中期這近130年的時間推移,楷體形體變遷曆程步入最後結束的前夜。人們的審美觀此時也有較明顯的變化,社會力量要求有反映盛唐時代風貌的新的藝術風格出現。顏真卿順應時代要求,擔負起發展中國書法藝術的重大使命,以自己的藝書成就,繼王羲之以後樹起了又一塊豐碑。“顏體”出現後,漢字的楷體字體在結構形態乃至書寫外觀上,便有了固定的字體形態。一代宗師顏真卿,傳世碑刻、拓本和真跡有70餘種之多,最著名的是《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和《顏勤禮碑》,成為世界文化寶庫的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