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亞麻簡介

亞麻(Linum usitatissimum)又稱胡麻,是最古老的作物之一,原產於波斯灣、黑海及裏海。亞麻是一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屬於亞麻科、亞麻屬,亞麻的種植曆史悠久,種植區域分布廣泛,常見亞麻可分為油用、纖維用和油纖兼用三大類。亞麻籽產量約居世界油料作物產量的第七位,主產區為加拿大、阿根廷、美國、中國、印度等國家。我國2003年種植麵積為39萬公頃,亞麻籽產量42.5萬噸,主要在青海、寧夏、內蒙古、東北三省等地區。我國五大油料作物中就有油用亞麻,其有近千年的栽培曆史,如今主要種植區域是中國的華北、西北地區,其中以內蒙古、山西、甘肅、新疆四省產量最大,吉林、河北、陝西、青海次之。數據顯示,亞麻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和油料作物,年產量約50萬噸,種植麵積和總產量僅在加拿大之後,位居世界第二。發展亞麻生產、增加亞麻的開發利用對促進我國高寒貧困地區農民增收,保障少數民族地區居民食用油的有效供給具有深遠意義。

亞麻籽的形狀與南瓜子相似,呈扁卵狀,略帶有小彎鉤;其前端尖銳、表麵光亮;亞麻籽的顏色各不相同,由淡黃色至深紅色過渡不等,但金黃色和褐色亞麻籽較常見,千粒重3~5g。亞麻籽外殼占總亞麻籽的42%~50%,亞麻籽仁占總亞麻籽的50%~58%。

1.2 亞麻的分布及產量

亞麻是我國工業用幹性植物油和產區主要食用油的來源。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亞麻種植麵積經一段大幅度下降後有所上升,總產量2001年達到最低22.6萬噸,之後逐漸上升,到2006年達到48萬噸,這主要是因為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的擴大種植,亞麻價值未得到足夠認識,在栽培技術、加工方麵落後,產量低,附加值低等多種因素造成。近幾年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人們對亞麻營養價值的認識,市場需求量增大,亞麻種植麵積也隨之擴大。

1.3 亞麻籽的成分及功能

亞麻籽中含有多種豐富的營養成分,但主要以脂肪和蛋白質含量最多。亞麻籽中營養成分及含量見表1-3。世界上大約有3600個亞麻籽的品種,其化學成分與品種、產地、氣候等條件的不同變化很大;其中,蛋白質與油脂含量呈負相關;亞麻木酚素主要存在於亞麻籽的外殼中,由於環境條件的不同木酚素含量也不相同。

人體不能自身合成多不飽和脂肪酸,必須從體外食物中攝取,多不飽和脂肪酸是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和免疫係統的介質,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EPA和DHA,具有增進記憶力,促進胎兒和嬰兒的腦生長發育,改善和維持視力,抗炎症提高免疫力,防止心血管疾病,預防改善高脂血症、糖尿病,防止血栓形成,抗癌症等生理作用。亞麻酸有助於清除膽固醇和抑製動脈血栓的形成,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花生四烯酸對中樞神經係統有重要的影響。這對心腦血管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另外亞麻籽油中含有豐富的ω-3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替代其他價格昂貴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來源的物質(如魚油)應用在保健行業中。Cunnane(1993)對亞麻酸在人體中的營養功能作了較全麵的研究,結果表明,食用亞麻籽可提高血漿和紅細胞脂肪中的α-亞麻酸和長鏈ω-3脂肪酸含量,還可提高尿中硫氰酸(鹽)的排泄量,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含量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亞麻籽中含有ALA(α-亞麻酸)、膳食纖維和木酚素,它們都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然而多數涉及亞麻籽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都集中於ALA。一些流行病學的研究結果表明ALA對與心髒有關的疾病具有有益作用。多重危險因素幹擾試驗表明ALA的攝入量與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幹擾引起的死亡率呈負相關關係。

對實驗動物和人體進行的研究證明ALA對心髒有保護作用。Jacob於1997年對動物進行了研究,把ALA添加到實驗鼠食物中,可通過抑製動脈粥樣化沉積物的形成而有效地延長其生命周期。血液中膽固醇過多是動脈粥樣化的主要危險因素,而動脈粥樣化則常常引起心髒病。動脈粥樣化的特點是脂肪在動脈內壁上沉積,這種沉積可產生動脈阻滯從而阻止血液流回心髒。據1984年的脂質研究臨床程序顯示:總膽固醇降低1%則冠心病的發病率可降低大約2%。Sim等人對動物和人體進行了實驗研究,其結果證明食用亞麻籽後可降低血漿中的膽固醇水平。Cunnane1993年對9名婦女進行了實驗,結果顯示:每天食用50g亞麻籽粉,食用4周以後總膽固醇和有害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分別降低了9%和18%。Chan等人在1991年對雄性大鼠進行了試驗,其結果顯示ALA在降低膽固醇水平方麵同油酸和亞油酸一樣有效,而後兩者已被證實具有降低人體膽固醇的能力。ALA還顯示出抗心律不齊的功能,而心律不齊是導致心肌梗死死亡的首要原因。所有這些研究都說明ALA具有抗心血管疾病的能力,當然,有必要進行進一步的臨床試驗以評估亞麻籽減少心血管疾病危險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