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的,不光我的身份是什麼無人給解答,連我這個人的存在也開始徹底被遺忘了。我賦閑在家兩年了,沒有那一級組織來看望我,也沒有人關心我的未來是什麼,我等待的結論在哪兒?
風風火火活了四十多年,現在隻用兩年就悟出了組織是什麼,黨是什麼。真像社會上流傳的一個段子說的那樣:“組織就是——在你遇到困難時,他說無能為力;在你遇到不公時,他說要正確對待;在你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他說要顧全大局;在你受到誣陷時,他說你要相信組織;在需要有人做出犧牲時,他說組織考驗你的時候到了;當需要有人衝鋒陷陣時,他說是你的堅強後盾;在你取得成功時,他說是組織培養的結果。”
在寂寞中,沒有了廳門若市,沒有了高朋滿坐,讓我真正品味出了人情是什麼,也過濾出了自己真正有幾個朋友,幾個知己。被人丟棄和遺忘雖有失落,但卻因為不再為塵世間的虛情假意去應酬而心存欣慰。
當然也有值得感激的那麼幾個朋友,是他們讓我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徹底凋謝和被遺忘,是他們讓我有機會偶爾還能走出塵封的自我世界,是他們讓我不用親自回原籍一些必須辦的事情就能迎刃而解,是他們讓我還能時時感到來自外界的絲絲溫暖。人生得幾個朋友足矣,何須群朋環身爾!
慢慢的,相對封閉的生活圈,覺得自己是乎變得庸俗了許多。很少認認真真地去看上幾本書,很少拿起筆去寫上幾句所想所思,而唯一的長進卻是燒菜的水平一天比一天牛,把房子每天都收拾得一塵不染,站在超市和老太太們一塊排隊買菜時一點也不焦躁。這一年多變得自己似乎都不認識了自己,但我卻是乎很喜歡現在的自己。不再去關心這個世界和國家發生了什麼,也不再關心周圍發生了什麼,隻關心房子和蔬菜,隻關心父母和妻兒。
雖然常常會失落,常常會寂寞,常常會鬱悶,但對生命和生活卻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其實在這種沒有車,沒有餘錢的日子裏,雖然會因為沒有了車而把回老家看父母的日子一推再推,雖然會因為拮據而為生計去斤斤計較,但卻覺得活的很悠閑自在,活得更心情舒暢。回想過去那種屁股不離車,忙得吆三喝四的日子,現在的這種快樂卻是由衷的。因為沒有以車代步了,常常會汗流浹背地走上成十裏路,回家後就會渾身舒坦地酣然而睡。因為沒有了在人群中應酬的日子,也就不會常常坐在酒桌前痛苦不已了。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其實就是應該活的自我些,隻有自我了,才會不奴顏鄙恥,才會不膽戰心驚,才會悠然自得,才會心情坦然。我終於明白陶淵明老先生棄仕歸田的追求和快樂了!
無聊中在朋友的支助下,湊了共和國這兩年最大的兩個熱鬧——去上海逛世博和去西安看世園。運氣也真是好,這兩個熱鬧湊出了兩個之最:去世博那天遇上了108萬的最高入園洪流,世園也撞上了18萬人的高峰!所以飛來飛去的,在上海是看夠了人的後腦勺,進了幾個不用排隊的小展館。在西安於酷熱中用了整整七個小時去排隊總算進了一個自然館,卻隻換來了腳尖接腳跟的僅僅十分鍾看頭。
過後想想,其實國家花巨資賠錢辦這樣兩個博覽會,其用意是在展示一個大國的風度,而我們花錢去湊這樣的熱鬧,隻是想向周圍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而已,別無他獲。嗬嗬,國和人都是很虛偽的!
回來後經曆了兩個七夕節,把我寫的兩首詩順便收錄在此,也許它們能夠折射出我那個時候的一些情緒吧。
《七夕登龜山有感》
七夕登龜山,隻為牛織圓。
頭欲頂明月,傾聽萬年傳。
抬頭望蒼天,低頭問逝川。
世間忒煩惱,我想做神仙!
《七夕》
七夕遙望鵲橋天,凡人隻能羨神仙。
縱使牛郎望眼穿,織女無心也枉然。
驀然回首數載去,韶華恨短已暮年。
人生在世是過客,默默無欲心自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