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這種可怕的情緒釋放,將有可能帶來可怕的結果。這對大家以後的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
學會控製好自己的情緒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當中,青少年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帶有情感色彩的,每當你們取得好成績時,就會感到喜悅、興奮;當你們失去最珍貴的東西時,就會感到惋惜、悲傷;如果你們的願望沒有達到時,就會憤怒、失望;和陌生接觸時,你們會感到局促不安等等。這些喜、怒、哀、樂等都是你們的情緒活動,因此,青少年時期是個神奇多彩的情緒世界。
據有關專家研究表明,青少年擁有積極健康的情緒,有助於你們的身心健康的成長。例如愉快、歡樂、適度的緊張,可以使心髒的血液輸出量增加,能促進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可以使人的精神振奮、增強大腦的工作能力。然而傷心、悲痛、憤怒等消極情緒,不但能引起生理變化,還不利於青少年的身體健康。所以,青少年要懂得情緒對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並學會自我調節和控製情緒。
小徐是某重點中學的初一男生,他性格內向,沒什麼朋友,但這並不影響他什麼,他覺得一個人獨來獨往挺好的。可最近,他突然覺得很孤單,大部分時間心情低落,老是喜歡發呆,對學習不感興趣,成績明顯下降。
每當媽媽問他為什麼沒考好時,小徐就更加沉默,或者幹脆不理媽媽直接回到自己的房間,鎖上門誰也不讓進,任憑媽媽在外麵拍門,叫喊也不理,且脾氣也很大。其實小東心裏覺得很對不起媽媽,時常生自己的悶氣,甚至覺得活著沒有什麼意思,不時有輕生的念頭,好像對自己失去了控製。
例子中的小徐正是由於情緒變化而產生可怕的輕生念頭的寫照。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保證每一天都處於良好的情緒狀態。情緒就像染色劑,它會在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中染上各種不同的顏色。然而,情緒又像變速器,讓青少年的學習和生活時不時地加速或減慢。
青少年時期是處於典型的煩惱增殖期,當你有悶悶不樂或者憂心忡忡時,首先要做是找出原因,而不是壓抑自己的消極情緒。有時候,當你找到自己情緒不好的原因後,內心就會輕鬆許多。著名的心理學家塞伊說:“許多人都將自己的情緒變化歸於外部發生的事,往往忽視了它與身體的內在的'生物節奏'有關係。”因此,青少年在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時,是帶有獨特的主觀體驗色彩的,在青少年時期的認知能力及意識水平的提高,要允許自己有情緒的變化,然後把握住自己情緒變化的規律,慢慢地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
總之,青少年時期有一個樂觀而穩定的情緒有助於提高學習效率。在困難和逆境中保持樂觀向上的情緒會增強自信心。所以,樂觀穩定的情緒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