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氏外戚與傅、丁兩家難免發生衝突。為了確保太皇太後絕對的國母地位,輔政的大司馬王莽等人對傅、丁的勢力設法加以限製,這種限製又導致雙方衝突的進一步升級。有一次,未央宮內大宴,有人給傅太後設帷座,與首座的太皇太後並列。王莽看到後,立即板起麵孔說:“傅太後隻是藩國的太後,怎可與至尊的太皇太後平起平坐?”言罷,令人立即撤掉了座位。王莽因此得罪了傅氏。事後,王莽不得不避其鋒芒,在太皇太後王政君的授意下提出辭職。這一次,漢哀帝沒有挽留。王莽回到了自己的封國南陽(今屬河南)後,杜門謝客,靜觀時變。
元壽二年(前1年),漢哀帝死於未央宮。漢哀帝沒有兒子承繼國統,太皇太後王政君立即入宮,掌握了象征最高權力的傳國玉璽。她起用王莽,委以軍政大權,立中山孝王的兒子劉衎即位,是為漢平帝。平帝年僅9歲,體弱多病,太皇太後雖然高高在上,東山再起的王莽卻逐漸地將她架空,掌握了實際權力。
王莽先讓群臣請求太皇太後王政君,以輔政幼主有功,封他為“安漢公”,不久,又設計說服她把他的女兒立為平帝的皇後,後又脅迫她尊自己為“宰衡”。朝政大事,盡決於王莽之手。
元始五年十二月,年幼的平帝死去。皇室成員中漢元帝一宗已經絕嗣,漢宣帝曾孫輩中為侯王者數十人,但均已年長。王莽為了控製新君,遂從漢宣帝玄孫輩中選了年齡最小、年僅2歲的廣戚侯子劉嬰。他欺騙太皇太後王政君說,經過占卜,立嬰最吉,王政君當然同意。王莽立孺子嬰為君。
幾乎同時,王政君收到一份奏章,說在武功縣(今屬陝西)境內發現一塊異石,上有丹書“告安漢公莽為皇帝”。接著,又有人奏請太皇太後立嬰為孺子,令王莽仿當年周公輔成王的先例“踐祚居攝”。太皇太後無可奈何,勉強下詔答應王莽稱攝皇帝,南麵朝群臣,聽政事,冕服禮儀“皆如天子之製”,並改元稱“居攝元年”。
自此,王莽以“假皇帝”的身份攝知國政。很快,王莽對自己的“假皇帝”身份不滿足了。公元8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西漢結束。
始建國五年(13年)二月,皇太後王政君憂憤而死,終年84歲。新朝皇帝王莽宣布為她服喪三年,並將她葬於元帝渭陵(位於今陝西西安北)陵城的司馬門內。
現代啟示錄
小心駛得萬年船
王政君在當上太後之前,一直是謹小慎微的。凡事謙恭忍讓,不爭寵、不計較,幾乎是以一個“弱者”的身份出現。因為她很清楚自己不占優勢。皇帝不喜愛自己,兒子不爭氣,家族也沒有勢力,一切隻能靠自己爭取。小心行事的“報酬”就是讓她安然度過了兒子即位前的危險期。就連一心想廢太子的漢元帝都說她“為人謹慎,遵法循禮”。能笑到最後的人才是勝者。所以,你可以不聰明,但不能不小心。
身處職場,雖然不若皇宮裏那般危機四伏、步步為營,但也是個不大不小的戰場,馬虎不得。想要求得太平,就得有保身之策。
那麼具體要如何做呢?
1.耳朵有時候隻能當擺設
在一些比較敏感的時期或場合,如果聽到有人在議論別人,而這個人恰好正是引起“敏感”的當事人,那你還是當沒聽見好了,更不要熱情地上前去討論。萬一你言語不當再傳到別人耳朵裏去呢?或者正在議論的人擔心你泄露出去而把事推在你身上呢?還是不知道最好。
2.不要幻想當救世主
對於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千萬不要不顧後果地把它攬下來。做不好,你就要承擔責任。而且還會給別人一種不自量力的印象,特別是上司,更會對你產生不好的看法。因為,這件事你攬下來,就意味著掐掉了讓別人去按時按量完成的機會;而你又沒做好,這不是耽誤事嗎?
3.對於工作,隻有更好,沒有最好
不要以為你完成的任務就是天衣無縫、完美無缺,讓它好上加上好,才是你應該做的。在工作之餘,更不能因為現在已經很好了、沒有問題了,而放棄上升的機會。時代一直在變,隻有跟得上“潮流”的工作能力才能讓你在職場上暢通無阻。
4.慎對上司
如果你想跟上司做朋友,最好還是等你們一方離職之後。身處其中,畢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不可能坦坦蕩蕩地交往,相互間都有所保留。
上司跟你談話時,說話、措辭要慎重。如果不小心“賣”了自己或別人,可就不妙了。
另外,討領導歡心這種事,要看時機和場合。如果不合時宜,反而碰一鼻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