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會十幾萬大軍從斜穀、駱穀入蜀後,魏興太守劉欽也受命從子午穀向前推進。魏軍數道並進,軍威雄壯,漫山遍野,旌旗蔽日。至漢中後,命護軍荀愷領一萬兵馬圍漢城、前將軍李輔統一萬兵馬圍樂城。
漢城守將蔣舒與副將傅儉商議道:“敵人圍城,我等不能坐守,宜出城攻之,破敵為上。”傅儉道:“我等受命保城,城池得全,就是功勞。一旦出城迎敵,若喪師負國,即使戰死軍中,於國何益?”蔣舒道:“你欲保城,我欲克敵,不如分出兩部人馬,我率一部出城,若重創圍我之敵,既勵城中士氣,又可收野戰之功,豈非兩全?”傅儉隻好同意分兵。蔣舒帶兵出城,即向魏護軍將軍胡烈投降。胡烈引軍與荀愷加緊攻城。在蔣舒的幫助下,漢城被攻陷。傅儉於城頭拔劍格鬥,身中數創,被殺殉國。
鍾會全力攻打樂城不克,遣別將攻陷陽安關口,鍾會西出關口,長驅直入,派人祭諸葛亮之墓。
蜀將張翼、董厥軍至漢壽,聞陽安已潰,正惶懼無措間,恰逢薑維、廖化從陰平退還。雙方合兵一處,至劍閣,據險列兵,以拒鍾會。
劍閣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其險峻天下聞名,是入蜀的咽喉要道。鍾會大軍頓挫劍閣下,望關興歎,不能前進一步。鍾會無計,致書薑維,言辭謙恭,極表欽敬之情,又陳說大義,期望薑維歸心向化,投戈降魏。薑維一笑置之,不予理睬。雄關棧道,猿猱難度,殺氣森森,鬼泣神愁。十餘萬大軍,餐餐都要吃飯,糧秣千裏轉運,萬分艱難,日日有斷炊之虞。眼見得伐蜀大計,功虧一簣,驚天偉業,化為泡影!鍾會愁得嘴起泡,尿黃尿,在大帳裏團團轉,恨不能十餘萬人一夜間生出翅膀,飛過劍閣,隻三天,人就瘦了一圈。蜀地的冬日,天空總是灰乎乎的,有時還飄起雪花,大山裏萬木蕭蕭,山溪潺潺,清澈透底,陡峭的峰巔間,偶爾有鷹隼靜靜地盤旋。帳幕裏非常寒冷,士兵都席地而臥,甲胄冷硬如鐵,三餐常常不繼;營內伐木取暖,夜裏失火,燒死了三千多士兵。將士愁怨,有嘩變之象。這樣的日子怎麼能熬下去呢?鍾會已經後悔請纓伐蜀,統率十幾萬虎狼之旅,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事。生殺予奪,決於一身,號令如山,風附影從,威風固然威風,可是到了這個地步,卻隻是窮愁無計,徒歎奈何了!為了不因饑寒交迫死在山中,為了不致發生倒戈嘩變的慘劇,鍾會已在計議退兵。
可就在這時,傳來了任何人都無法相信的消息,後主劉禪舉國降魏,並派使節詔命薑維投戈放甲,向鍾會投降。
原來征西將軍鄧艾追擊薑維到陰平後,上疏司馬昭,請求乘敵潰敗,從陰平發奇兵,走小路,直襲涪縣。涪縣在劍閣之西百裏,距成都僅三百餘裏。攻圍涪縣,薑維必分兵來救,鍾會之軍可大舉西進。若涪縣下,則蜀國危,亡蜀必矣!司馬昭認為此計可行。鄧艾即精選銳卒,親自帶隊,裹糧逸入深山。
鄧艾將行時,曾敦請諸葛緒帶兵同行。諸葛緒不願冒此風險,說:大將軍指示我們牽製薑維,西行偷襲非所命,拒絕了鄧艾。鄧艾無權製約諸葛緒,隻好自己承當。諸葛緒率軍向白水,與鍾會會合。隨鍾會到劍閣後,鍾會為了獨統大軍,上密疏與司馬昭,說諸葛緒怯懦畏敵,貽誤戰機。司馬昭命將諸葛緒檻車征還。鍾會命人捆了諸葛緒,塞進監車,押送回長安。所有軍權,盡屬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