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時通信這一行裏,沒有老二,隻有老大。
在外界看來,騰訊並沒有經曆過大的危機。然而,馬化騰的內心卻充滿了危機感,他扳著手指一一數落:
我們現在合起來,別人就覺得你多了。其實我們在每個細分領域裏都很弱小。整個無線增值市場的生存環境都很艱難;我們門戶的廣告收入很少;遊戲開發人家占的是金礦(大型網絡遊戲),我們是銅礦(休閑類遊戲);電子商務更是差得很遠。
2005年,馬化騰在接受《人物周刊》采訪時說道:
中國互聯網發展總是在不斷的變化中,沒有一家公司能夠長盛不衰,所以每當外界說騰訊如何成功、如何領先的時候,我還是比較清醒的。我不認為騰訊目前做的已經是十分成功了,保持謹慎的做事心態和足夠的危機意識在我看來是十分必需的。
在今後幾年裏,我們首先要保證吸引用戶,我們不會死盯著利潤看,中國網民能夠大幅度增長就靠未來這三年。騰訊目前有超過2.3億的活躍賬戶,這對於我們來說既是榮耀,也是壓力,不斷要求我們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2007年5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說道:
我們危機意識很強,我們認為後麵很多地方損失的會比較大,會有微調,有幾塊泡沫性比較大。大家對增值的期望過高;甚至在搜索上,搜索的收入也放緩了;網遊有好也有不好;無線在做非常大的調整;品牌廣告還好,有奧運會的增長,但是盤子不太大。但是其他的要花錢的又很多,像播客啊,web2.0的項目。現在平台買內容叫價越來越高,傳統媒體也在提價格,這些都會壓縮贏利空間。我覺得還是保守一點好。會不會有個大的風波?往往在順境,就會覺得要dosomething(做一些事情),很容易陷入你就是做給別人看的,不一定很合理。
馬化騰的看法是,有機會要抓住,但是在抓住機會做決策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我感覺到很多人沒有想清楚,覺得差不多就去了,是一種賭博的心態,馬化騰認為這樣很危險。
2009年6月,馬化騰在接受《中國經營報》采訪時說道:
雅虎並購事件給業界很大提醒,我們的投資者、股東,都會問騰訊到底想做成什麼樣的公司,是雅虎這樣的嗎?我說,不能這樣比。僅從全麵角度說,騰訊好像是雅虎,但又不太一樣,因為內部結構完全不同,與後來創新者Google等對手比,雅虎的確落後了,失去了創新精神。
雖然馬化騰對互聯網誠惶誠恐,但他對中國互聯網產業卻是堅定的樂觀者,支撐他的是中國迅速增長的網民數量,他說:
去年(2009年)網民已達2.98億,今年差不多是3.2億,這和我們十年前進入行業的時候完全不一樣,當時整個網民數量才300萬,基本上現在一天新增的網民等於我們當年出來創業時網民的總數。
互聯網的產業發展環境是越來越好,移動上網、手機上網終端開始普及,3G還沒有完全推廣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人們的需求增長很快。馬化騰認為:
未來不僅上網人數會有一倍增長,使用的終端、場景也會更加多,可能過去是平均一兩個小時,未來網民可能利用生活碎片時間如等電梯、開會、坐車這樣的時候上網,收取郵件、處理社交網絡等事情,這對整個產業的基礎麵是非常好的。
對於全球金融危機,馬化騰認為是給很多人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讓大家從頭反思。因為一個行業有幾年高速發展的時候,大家發展太順,經常會忘記危機意識。
2010年6月,馬化騰接受騰訊科技的采訪時說道:
危機有時候來得非常快或者是說超過了你的把控能力,一些客觀的因素在製衡著你,所以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一定要有危機意識,要設想如果發生了某些情況我們怎麼應變,你的產品線、你的業務線收入的現金流,應該要有幾種不同的組合,這樣才能增加抗風險能力。所以在發展的時候,也仍然不要忘記穩健的思路。
當然相對來說,互聯網已經比其他傳統行業幸運得多,但是我們也看到,未來即使沒有經濟危機,我們相信互聯網行業還會麵對很多新挑戰,這是需要業內的同行們都牢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