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微創新”才是王道(2)(2 / 3)

馬化騰對於下屬的“短視”也無可奈何。

2006年,跟Google合作搜索引擎的騰訊,除了派兩位CTO去Google公司學習他們的一些管理模式之外,馬化騰自己也曾去Google公司參觀。馬化騰在接受《21世紀商業評論》采訪時說道:

很佩服Google在研發方麵的建設和創新,美國其他公司也沒有做得這麼極致,它在管理,特別是研發管理方麵的扁平化,更接近精英文化,而且是靠個人的管理實現的,這種類似大學、實驗室似的管理思路,對創新很有好處。

在中國憑空照搬Google的研發機製不太現實,大家都在這麼多有競爭性的業務裏麵搏殺,不可能有這麼理想的研發環境。而且要普遍實現這種精英文化的管理,人的素質也很難跟得上。其實,不止是你們看到的業務,另外一些前瞻性的業務,比如P2P流媒體,我們也在做,還有很多其他領域我們也很感興趣,隻要用戶有需求的,技術能夠實現的,我們都很願意投入技術去嚐試。

我們創始人管理團隊,因為都是技術型的,是把技術研發當理想看的,所以都對創新中心這樣的事感到很興奮。

就在這一年的7月,一個名為創新中心的機構誕生了,這是騰訊公司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一個專門的部門去負責創新業務。創新中心是由騰訊深圳研發中心分離出來的,其最高管理團隊被稱為管理委員會,由包括CTO、創新中心主任在內的5人組成。“騰訊創新中心”的正式成立,標誌著騰訊已經建立了一整套能夠自我更新、自我發展的創新機製。在之前的一個月,騰訊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中心(以下簡稱設計中心CDC)也成立了。自成立之初,設計中心就被要求具備更多的職能:用戶研究+體驗設計。

創新中心的職責,是搜集整理公司各個業務部門以及外部用戶提供的創意,經過篩選後在公司內部的創新平台上提出,經由員工投票之後,再由管理委員會從中選擇可行的項目,最後讓員工評價。項目在進入創新中心後,會由一個創意演變成一個可行的產品,直到成熟可供商用後,這個項目就會整體轉移到其他一線的業務平台。

至此,騰訊已經形成一套粗具規模的研發體係,研發預算也隨之水漲船高。2006年,騰訊的研發費用達到2.97億元人民幣,超過公司營收的10%,比2005年的1.63億元增加了82%。來自微軟、Google,Yahoo、eBay,以及國內一些優秀公司的研發人員被充實到騰訊的各個研發崗位上。

騰訊創新中心,是整個公司裏一個特殊的部門。從邁入辦公室的那一刻起,首先就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感覺。一位實習生說,來到這裏仿佛進入了“一座童話般的QQ城堡”。橙色,在這裏受到推崇。創新中心的使命是跟蹤互聯網的發展隨時推出新產品,這些產品不一定能為公司帶來收入的增長,但是它應該具有一定的技術價值或產品價值。

成立騰訊研究院

2007年10月,騰訊宣布經過了一年多的籌備,投資過億元的騰訊研究院正式掛牌成立。目前微軟、Google等國際互聯網企業,聯想等國內IT行業的龍頭企業都已建立了自己的研究院,騰訊研究院則是第一家由國內互聯網企業自主建立的研究院機構。

騰訊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0月,騰訊申請專利數已達到1897項,其中獲得的專利授權總數已達到154項。騰訊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創新機製和專利管理流程,尤其是投資過億組建的騰訊研究院將幫助騰訊強化技術優勢,並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形成與國際企業抗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