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行動力倒強,“嗖”的一下就衝向院子去捉雞啦。老婦人動作也迅疾,“嘩啦”一聲把麵粉全倒進盆裏,加水就開始和麵、準備烙餅路上吃。
林易靜靜地杵在原地,心中暗自思忖:這老婦人真是機警、果斷。再看看這母女二人如此嫻熟的動作,想必是經常逃亡。也難怪,土匪都出現了,不逃又能如何。林易展開黃紙一看,上麵竟是篆字。他連蒙帶揣,方才明白其中大致含義。信寫得甚是規整,大意是:母親大人身體康健,弟弟、妹妹亦皆安好。分別已逾五年,我現今於富康城,為劉大人效力。已然成家,且育有一子。隻因路途遙遠,且事務繁忙,一直無暇歸家探望。兒一切安好,特寄一兩五錢銀子,以資家用。”
這時候老婦人在廚房裏一邊揉著麵,一邊衝林易喊:“三兒,你又不認字,捧著信看啥呢?在路上碰見認字的,讓人家給你念念。趕緊去幫你妹妹殺雞去。”
林易應了一聲,把信塞進懷裏。小丫頭手腳那叫個利索,十幾隻雞都已經捆好啦,正拎著那搶來的鋼刀,在切草的樁子上“哢”就是一刀,八個雞頭已經切在一邊了。林易走過去道:“小丫,你把四隻雞給五叔家送去,就說我們一家走親戚去了。要是有人上門問,就說我們十天前就出門了。”
小丫脆生生地應了一聲,拎著沒殺的幾隻雞就走了。林易也趕緊動手拔毛、去肚,收拾幹淨,想了想,以前自己做過叫化雞,不如做幾隻叫化雞,吃著也方便,還能長久保存,想到就動手。
三人忙到深夜,老婦人恪了幾張厚餅,煮了百拾雞蛋。又整理了幾張整張的皮毛.一個搭鏈:連同搶來的銀兩,衣服都分放到兩隻竹簍中.放妥當,林易把.烤好的叫化雞帶了6隻.2隻讓老婦人帶著,告訴她敲碎就可以吃,又給了她十幾倆碎銀, 一切準備好,在床鋪上眯了一會。天一蒙蒙亮.林易與小丫先動身,老婦人送走兩人,等天大亮後再走。
林易與小丫來到拴馬處,一起牽上馬.、穿過灌木叢來到山腳處一片稍平處.。此時的,人們騎馬出行,竟然連馬鞍這種基本裝備都沒有!不過這可難不倒林易。他取出來了一塊柔軟的皮毛,鋪在了馬背上,然後取來一條結實的布帶穿過馬腹並牢牢係緊。接著,他又巧妙地將一個空搭鏈放置於馬背之上。一切準備就緒後,林易抱起小丫,將她安置在馬背上,並讓她那小腳穩穩地放進搭鏈袋中。嘿,這位置真是恰到好處,既能借力又十分舒適呢!
而林易自己則動手用布帶製作了兩個簡易的腳蹬。當他試著騎行了一小段路之後,感覺還算不錯,於是便決定下馬給小丫的馬兒也裝上同樣的腳蹬,以便她能更輕鬆地上馬和下馬。畢竟那搭鏈袋雖然在騎行時讓腳部頗為愜意,但上下馬的時候卻容易竄動,有點不太方便。
兩個人此前從未有過騎馬的經曆。起初,他們對這全新的體驗,充滿了好奇與興奮,就這麼一路向南而行。途中,為了避開西麵集鎮,他們特意繞了個道兒,以防碰到出來尋人的土匪。一路上,四周盡是荒蕪的野草,在微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聲響;略帶鹹味的濕潤海風吹拂著他們的麵龐,帶來絲絲涼意。放眼望去,眼前所見皆是一片凋零蕭瑟之景。
就這樣,兩人騎著馬緩緩前行,不知不覺已經過去了半日時光。隨著最初的新鮮感漸漸褪去,他們開始感到有些不適——由於高低不平的路,長時間坐在馬背上顛簸,不僅屁股被震得生疼,就連大腿兩側也因不斷摩擦而變得火辣辣的,林易發現路邊的枯草長得並不太高,幹脆跳下馬來,改為跟在馬匹旁邊奔跑起來,小丫倒是很快就掌握了騎馬的訣竅,隻見她微微站立在馬鐙上,身體隨著馬步有節奏地起伏著,仿佛一位經驗老到的騎手一般。
林易看著太陽漸漸熱辣起來,前路卻是一眼望不到的蒿草地,連個遮陰的地方都看不到,他伸手到竹簍裏取出水壺,喝了一個水,忽然隱約聽到身後傳來一陣風嘯聲,趕忙轉頭看去。遠遠地,好像有個人影從遠處縱身躍起,像一隻在草叢上飛掠起的大鳥。幾個起落之後,就快要到跟前了。林易定睛一看,原來是個道士打扮的瘦老頭,他連忙站到一旁。小丫也拉緊韁繩,讓馬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