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下山遇匪(1 / 3)

次日清晨,簡單洗漱一番後,林易吃了一碗稀菜粥。又帶了昨天還剩下的一些豬肉,踏上了前往山頂的路途。他一邊沿著崎嶇的山路前行,一邊思考著自己如今究竟身處在何方。昨日詢問周圍的人時,大家都告訴他這座山叫做“牢山”,可這個名字對於林易來說十分陌生,在他過往的記憶中從未聽聞過此山之名。

就這樣走走停停,不知不覺間已到了正午時分。經過數小時的艱苦攀爬,林易終於登上了山頂。然而眼前所見卻讓他有些失望,山頂一片荒蕪景象,四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碎石以及雜亂無章生長著的野草。

站在山頂極目遠眺,隻見半山腰處被一片蒼翠欲滴的林木所覆蓋,遠遠望去宛如一層綠色的薄紗,給整座山峰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再往下看,山腳處則是影影綽綽,若隱若現,仿佛那縹緲的雲煙一般令人難以捉摸。

此時,山頂忽然吹來了一陣微風,輕柔地拂過林易的麵龐。他下意識地深吸一口氣,鼻翼間竟嗅到了一股淡淡的、略帶苦澀和鹹腥味道的氣息。林易心中猛地一震,難道說此處靠近海邊?因為隻有在海邊才會有這樣獨特的氣味!想到這裏,他不禁感到驚訝萬分,原來此地並非自己熟悉的家鄉雞公山啊……

他靜靜地坐在一株稍顯高大的鬆樹之下,眉頭微皺著陷入沉思。心裏暗自琢磨著,如果這裏真的是海邊,那麼距離家鄉恐怕得上千裏之遙啊!想到此處,他不禁輕輕歎了口氣,回想起來,當時與身旁的裴家兄妹交談的時候,那場景真是令人啼笑皆非。連他們自己究竟是在哪一年出生的都無法說清楚,隻隱隱約約記得可能是辛醜年或者癸寅年,口氣極其模糊。說起年齡,那就更讓人摸不著頭腦了,隻能用“不到二十歲”這樣含糊其辭的表述來形容。當被追問到更準確一些時,裴家兄長才有些不情願地嘟囔著:“我肯定比你要大兩歲啦!”仿佛再多透露一點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而妹妹裴燕呢,也隻是含糊不清地表示她比林易稍微小那麼一兩歲罷了。

接著詢問此地究竟位於何處時,得到的答案居然是“好像是東夷”這種如此不確定的說法。至於具體隸屬於哪個國家、該國國君是誰以及確切的地名等等這些關鍵信息,他們完全就是一問三不知。再仔細追問下去,為何會居住在這深山之中?原來他們是從山腳下的村子裏為躲避抓丁而逃上來的。可若是繼續追問抓丁究竟是要做什麼,五叔則說是抓去修築城池或是道路;裴虎卻又說是被抓到北麵去戍守邊疆,而且他自己對此也並不是很確定。

林易越想越是覺得頭疼欲裂,所掌握的這些有用信息實在是少之又少,而且還未必能夠保證其準確性,這讓他感到無比苦惱。

林易歎口氣道:“既來之.則安之.隨遇而安吧.”

接下來的日子·林易在山中倒過得逍遙自在、無憂無慮,有時單獨或和裴虎一起到山中打獵,周圍的山頭他們都爬了個遍.終於確定.往東一二百裏確是大海邊.大多數時間.林易在自己的鍛煉場所.錘煉身體.通過一個多月的訓練,拳腿的速度力量達到驚人的地步。

就這樣,一家三口生活了快兩個月時光,林易也逐漸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對生活環境也適應了,一日老婦人對林易道:“三兒,家裏的鹽快沒有了,你和小丫去集鎮上,換點鹽吧。”

第二日一早,林易背上大竹簍.裏麵塞緊皮毛,小丫背了一副小巧的弓和箭,兄妹兩人便向山下而去,穿過樹林,再往山腳是一扁灌木夾雜草,也沒有路,林易在前麵用鋼叉稍稍臂開的縫,一路上衣服被劃了幾道口,.話說看山跑死馬,看這山不高,走到太陽快當午,才到山腳下麵的空行處,兄妹兩人尋了一處平一點的石頭,解下包裹 .喝水,吃饃.休息一下,林易剛想躺到大石上眯一會,就覺得一陣輕微震動,連忙站到大石上向集鎮方向眺望,小丫也爬上大石上.一臉驚慌,遙望遠處浮塵湧動,兩匹健馬馱著2人向這邊奔來.小丫呀的一聲跳下石頭,收起了箭向邊上的灌木叢後躲去,林易還不以為然,心道這小丫膽小沒見過世麵,看到野獸就興奮、見到生人就害怕,小丫在灌木叢後麵焦急地大喊,“三哥,快躲起來,像是土匪來了.”林易心裏一驚,有土匪?,又一想自己身無分文,一個黑瘦少年,怕什麼,回道:“你躲好,我沒事,”這時已漸漸看清馬背上的人,兩名黑大漢,都頭紮發兜,前麵一人滿臉絡腮胡.一副凶神惡煞樣,緊隨一人一副馬臉,看到著騎馬不快,這時已快到跟前了,都看到馬臉人臉上的麻點了,林易站在石頭上,兩名壯漢早已瞧見、也放慢了馬速., 前麵絡腮胡的黑壯漢皺眉打量一下林易,勒停了馬,看了看林易腳邊的竹簍、 壯漢拔轉馬頭,向林易一達一達走近,馬臉漢停在那瞪著一眼,臉露一絲不耐也沒開口,林易渾身肌肉緊繃,臉上卻平靜地注視著黑大漢,防他猛的抽出腰間佩刀、黑壯漢見他黑瘦少年,連武器也懶得動,一手抓著僵繩、、一手掃向林易.像是趕走一個礙事的物件般,然後拿走林易身旁的竹簍。說時遲那時快!隻見林易兩腳如同生了根一般穩穩地站定,然後身子猛地向後一仰。與此同時,那大漢如蒲扇般巨大的手掌帶著淩厲的風聲,堪堪從林易的鼻尖處一掃而過。好險!若是再慢上半分,恐怕這一下就要結結實實地落在林易臉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