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九章 誰入曹營(二)(2 / 2)

第二人更是了得:“此人少時,南渡長江,依附姐夫鄧當。時鄧當為孫策的部將,數次征伐山越。他年僅十五、六歲,也私自隨鄧當作戰。後為鄧當發現,大驚,厲聲喝叱也無法阻止。作戰歸來,鄧當將此事告呂母。呂母生氣,欲責罰他,他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呂母聞後,“哀而舍之”。

時鄧當手下有一個官員,見他年幼,很輕視他,說:“彼堅子何能為?此欲以肉喂虎耳”。後來,又當麵恥笑羞辱他。他大怒,舉刀而殺之,逃到同鄉鄭長家中。後通過校尉袁雄出來自首,袁雄為他從中說情,並將他推薦給孫策。孫策見他確有過人之處,便把他安排在身邊作事。幾年後,鄧當去世。。

張昭推薦他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幼小家貧實可哀,願征行去誌難回。不探虎穴求身達,爭得人間富貴來。洪邁:孫吳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於策、權之雄略,然一時英傑,如周瑜、魯肅、他、陸遜四人者,真所謂社稷心膂,與國為存亡之臣也。自古將帥,未嚐不矜能自賢,疾勝己者,此諸賢則不然。

孫權初掌事,肅欲北還,瑜止之,而薦之於權曰:“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後瑜臨終與權箋曰:“魯肅忠烈,臨事不苟,若以代瑜,死不朽矣!”肅遂代瑜典兵。他為尋陽令。”遂拜其母,結友而別。其遂亦代肅。其在陸口,稱疾還,權問:“誰可代者?”

其曰:“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無複是過也。”遜遂代其。四人相繼,居西邊三四十年,為威名將,曹操、劉備、關羽皆為所挫,雖更相汲引,而孫權委心聽之,吳之所以為吳,非偶然也。

孫權統事後,漸受重用,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並於濡須數禦曹軍,屢獻奇計,累功拜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亦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倚賴。後進占荊南三郡,計擒郝普,於合淝戰奮勇抵抗魏軍追襲,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

江陵一戰,其采取偽裝偷渡的奇襲戰法,又攻心為上,兵不血刃,奪取江陵,堪稱獨具特色的偷渡破襲戰例,在中國戰爭史上寫下了傳奇的一筆,史稱“白衣渡江”。但呂蒙雖在戰術上毫無挑剔,但在戰略上卻是完全失策的,為逞一時之快,使孫、劉聯盟破,讓曹操坐收漁利,可謂得不償失。又後上代魯肅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勳殊隆。然而旋即得病,不治而薨,享年四十二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