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期間,楊興義發現了廢舊物資回收的商機,先後在青銅峽市、銀川市實地走訪考察了多家廢舊物資回收站、店,又在同心縣開設自己的回收站,進行實驗。經過幾個月的經營,認準這個行業確有生意,有空間,有潛力,有利潤,有希望。從而又選定了一個新的近期奮鬥目標,即第二個目標——廢舊物資回收。為了事業的較大發展,快速發展,長遠發展,經過調查比較,他與1990年將全家遷移到人多市場大、交通信息靈、充滿生機活力的銀川市落戶,全身心地投入廢舊物資回收行業,一口氣在銀川南門、西門、北門、新城設立了10個回收站點。因他善於經營,平等待人,價格合理,人氣旺盛,撿破爛、收破爛的人都雲集到他這裏,他很快控製了銀川市的廢舊物資回收市場。1991至1995年,月均營業額29萬元至30萬元。每天向生產廠運送廢紙、廢鋼鐵25車左右。
楊興義把廢舊物資回收站做活了,做大了,做成功了,銀川市及周邊地區的人譽稱他“破爛王”。廢舊物資回收給了他豐厚的回報,他基本實現了原始資本的積累,為今後發展更大的事業奠定了資本基礎。
投資石油開采
1992年,鄧小平南巡談話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從根本上解除了人們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對立起來的思想束縛。這一年,中共十四大召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製改革目標;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開始實施。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李鵬到陝西定邊縣視察,提出了可以將貧油帶交給地方政府開采經營的扶貧方針。這給定邊縣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定邊縣也向民營企業敞開了石油開采的大門。民營企業家們在鄧小平南巡講話和中共十四大精神鼓舞下,思想更加解放了,膽子更加大了,對開采石油興趣極濃,躍躍欲試。
楊興義的廢舊物資回收獲得了成功,運輸業也形成了擁有解放、東風、五十菱、康明斯等30多輛汽車的車隊。為了尋求大宗固定貨源,他把目光放在了陝北地區的石油運輸上。先由長子楊彥聰帶領部分車輛到定邊縣,往周圍的幾個煉油廠拉運石油,從單車零星攬活開始,逐步滲透,最後運油成了整個車隊的主業。在運油的同時,楊彥聰也走進了石油開采行業。楊彥聰與石油開采工人接觸,與技術人員交流,漸漸掌握了定邊石油儲量情況,原油開采的現況,發展前景,投資情況,看到了石油開采的巨大利潤,巨大潛力,是難得的商機。
1994年4月,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與陝西省政府簽訂協議,“劃出1080平方公裏委托地方各縣開采。”從陝西省到定邊縣,一係列“招商引資”的相關政策很快出台,一時間,定邊縣成了民營企業競相投資的熱土,民間投資者的樂園,蜂擁而至。
基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正在尋求發展商機和投資項目的楊興義,獲得“招商引資”開采石油的政策信息後,第二天即到定邊縣實地調研。他走訪長慶油田技術人員和已涉足的私營業主,對石油儲量、打井投入、產量產值、利潤風險等進行了全麵了解,又多次請專家共同到定邊縣張天渠、韓渠等區塊現場,反複觀察辨證,還廣泛聽取同行和朋友們的意見,綜合分析認定兩條:一是開采石油投資大,風險大,利潤也大;二是機遇難得,時不待我。最後選定第三個奮鬥目標:移師陝北,投資石油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