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冰火七重天(2 / 3)

申龍甲就是通過這篇經文,再結合《九陽真經》等武學,領悟出了一套《九陰真經總綱》(殘缺版)來,倒是可以勉強達到完全版的兩大功效。要不然申龍甲也不會如此快的

打通奇經八脈,練成《九陽神功》。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更加堅定了申龍甲等有機會,一定要到‘華山論劍’去奪得《九陰真經》全文……

滕氏兄弟、荊俊和烏卓都是練武奇材,在隻有基礎內功或《天甲玄功》的情況下,就已經將氣功練成了初級巔峰,打通了奇經八脈,再有了《玄天戰甲》、《太玄功》和《上

天下地至尊功》後,更是很快的突破到了中級。並且都從申龍甲處學得訣竅,效果要比他還要好。

申龍甲索性把秘籍每人抄錄一份,由他們自行鑽研上麵寫的兵法和劍術,幾個人的關係,比親兄弟更勝一籌。

申龍甲用得到的龍骨虎筋和萬年人參,加入“魔髓經”來修煉骨、髓、血、肉、筋來進化自身,‘金晨曦’的十陽之氣和‘九陽神功’很輕易的助他登上了‘先天九陽功’的

終極十陽。成蟜借此修煉的是越劍父的冰火五重天,而申龍甲借此修煉的則是後世,得自《俠客行》劇情稱霸思密達國邪拳道場得到的冰火七重天,兩種武學雖說在名稱上差上兩

重天,其實進境相差無幾,都同‘靛滄海’不相上下。

冰火七重天源於古印度的一套艱苦修行絕學,脫胎自天竺西來寺秘傳離火玄冰功,乃是本來神功的部分殘章、再加上瑜伽苦修秘術,另辟溪徑而成。成功後功力霸道強橫,但

遠比不上原版的中正平和和博大精深,實際上相當於金鍾罩接近第十一關,隻是境界和威力同金鍾罩差距甚大。達摩這位東土禪宗初祖,當年在西來寺皈依求法。機緣之下學到了

一式如來神掌和離火玄冰功。因為深感這兩門絕學威力太大,假如後來有心術不正的人持之作惡,為禍必巨。於是把一式如來神掌分拆成四式劍法,命名為達摩神劍,是為達摩三

絕之一。

菩提達摩將其傳入中原後結合易經陰陽理論創立,可令修煉者擁有強大的冰火能量,以及狂暴的攻擊力、反震力,可吸收外界的熱能冰勁來強化自己。若是自行修煉,則強調

以冷熱交替不斷刺激身體,透支體能極限,由外而內,修成深厚的冰火內力,進境快速,但過程凶險。達摩乃不世出的武學奇才,一生除達摩三絕外,更創出童子功、金鍾罩、易

筋經和洗髓經等四大奇功,成就震古爍今。但晚年時他在修練自創的洗髓經時,卻因為意外而出現了心魔。這心魔離體成型,自稱暗黑達摩。不但把離火玄冰功演化為冰火七重天

,更進一步推演出號稱可破盡天下任何武功的暗黑七重天,可謂驚世駭俗。如果說暗黑七重天是在突破生死界限時,隻需要口訣完成的話,冰火七重天可是仍然與其他武學一樣,

需要修煉。

烈火真氣與寒冰真氣原本就是對立互克的,但冰火七重天內功自有一套讓它們共存的方法。

冰火七重天內功心法結合了瑜伽三脈七輪的理論,加上中華筋脈學說、陰陽理論而成。

火氣、冰氣雖然同樣存儲於丹田,但火氣卻納於丹田前部的氣海穴之內,行走於身前任脈之內,串聯於曲骨、關元、氣海、神闕、中脘、巨闕、膻中、璿璣、天突九大要穴。

冰氣則由丹田後方,脊柱底端的海底輪(會陰穴)歸納,運行於背後督脈,使之沿脊柱上升,經過長強、命門、懸樞、中樞、神道、大椎、百會七大要穴。

真氣自丹田升起,冰火二氣則分任督二脈行走,並行不悖,隻要不至於走火入魔,冰火二勁絕不會起任何衝突,所以眼下雖然各自融入一絲血能聖力這一新的對立元素,也不

至於產生問題。

冰火七重天顧名思義共分七重天:

第一重天修習運氣入門,透過擊打鍛煉皮肉承受能力,需要忍受他人棍棒打擊,修習有成,體魄壯碩猶勝虎豹。

第二重天運氣成自然後,加強鍛煉肌肉筋骨強度,能夠舉起比體重重六倍的重物,可抵受金屬硬物的重擊,但身體下陰、喉嚨、頭顱仍然是脆弱部位,拳勁碎石裂碑輕而易舉

從前兩重天基礎來看,與魔髓經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修煉也需要瑜伽基礎,這與魔髓經也有聯係,申龍甲有這方麵的基礎,修煉這種武學事半功倍。

第三重天,練習者在練成前兩重天基礎上,達內外兼備,皮糙肉厚,內外兼並基礎,手足四肢筋肉堅實。需把手足四肢浸入百度沸騰開水,初練者表皮紅腫起水泡,痛苦難堪

之後,練習者需把灼傷的四肢,插入裝滿冰塊的零度水桶內,一冷一熱令軀體皮肉飽受熬煎,循環鍛煉至肌肉無謂寒暑!

第四重天,需要修煉者身入火爐和雪房密室,四周擺滿燒烤爐,把溫度調至最高,擺出瑜珈姿勢,運轉內力抗衡數百攝氏度高溫,開始挑戰耐力的冰火初階。

初練之時,酷熱逼入體內,先將所有火爐調製最高火力,練者擺出瑜伽架勢,默默堅忍達五百度的超高溫,令修煉者全身上下水分急速蒸發,灼痛如萬針刺插,呼吸間氣管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