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41(2 / 2)

以上三條其中任何一條就足以讓他兄弟倆前程不保。於是他懇求母親免於起訴。柳氏聞言悲憤欲絕,當場瘋了,楊祿說:“殺了你這個生父,還有我這個養父,我養了你十三年,就是一條狗也帶親了啊!”他見懇求無望,當即脫下錦袍不享這個老太爺的福。此時楊生謀不僅不恐懼,還端來一碗茶湯欲與昏迷不醒的柳氏喝,楊祿料知是毒藥便搶先喝了,想以鮮血來喚醒養子,頓時變成了啞巴。兆坤見生父如此歹毒拍案而起,自折烏紗,朝生父三拜,砍掉手臂還血脈之情,一劍將楊生謀刺死。攜瘋母、啞父走下台來,台上仍留著身著官袍哭泣的兄長。釀成了一瘋、一啞、一殘的悲劇。正義終於戰勝了邪惡,但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觀眾對大義凜然的兆坤懷著無比崇敬之情。劇終時觀眾向演員報出了雷鳴般的掌聲,這就是悲劇的藝術效果。

觀完此劇回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這不僅是戲劇藝術的欣賞,而且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聯想到那些開著寶馬車在鬧市橫衝直撞故意壓死人者,隻要有錢了難,就可作交通事故免於一死,當下反腐,越反越多,人治與法治難以分清。哪怕貪汙受賄一個億,隻要沒有刑事案,所謂的認罪態度好,就不會殺頭。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貧富懸殊之大,老百姓頗有怨言,因此這個虛構的正直巡案故受到老百姓的歡迎,隻能用使勁鼓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緒。

《瘋啞奇冤》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懸念”引人入勝,讓觀眾猜不到結局,表演手法高超,同時對人物性格也描寫得非常細膩。兆坤斬楊生謀時,不是簡單的大義滅親,而是充滿著忠孝與天理的鬥爭,這個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柳氏發現仇難報,當場氣瘋。柳氏的正氣凜然,討還公理的形象在觀眾的心目中是崇高的,人雖瘋癲,心靈卻美,對愛情是忠誠的。楊祿辛苦將兆坤帶大,盼望是有報仇的一天,他不辭辛勞是有報仇的信念在支撐,今見仇難報,故把啞藥當毒藥喝,以死抗爭,可敬可佩。我認為楊生謀被捕以後,作為一個囚犯怎麼可能會當場拿啞藥給柳氏喝呢?有點牽強。我曾想在結尾時讓楊生謀自殺而死,就會避免一瘋一啞一殘,這樣將會出現大團圓的結局,那麼這就不是悲劇,而是喜劇了,達不到發人深思的效果。

扮演柳氏的蔡光榮表演很成功,向觀眾展現了一個在情與理、愛與仇中備受煎熬的女子形象。飾楊祿的湯明貴嗓音高亢,唱腔圓潤在劇中飾演一個不辭辛勞、追求公理正義的小人物形象。蔡政武扮演的是那個心懷叵測的大惡人——楊生謀,他是國家二級演員,演技高超。備受歡迎的英俊小生王勇扮演的就是手執尚方寶劍的兆坤。劇中的畫外音,唱詞尤佳,歌喉亦美,為全劇連貫增添了悲劇的氣氛。加上全體演職人員的共同努力,從而獲得了演出的成功。

2010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