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隻說家裏很窮,哪來的零花錢?”實言之,父母從來沒有給我零花錢,但我卻不缺錢花。我從小就推板車,從沙河街口推到省一師範這個上坡每趟五分錢力資,五分錢可以看場電影,也可買根綠豆冰棒,同時我還看到一個上衣口袋裏同時插著鋼筆和牙刷的師範學生也在推板車,隻不過他們是勤工儉學,而我是勤工儉玩。有一次,兩個搬運工用兩部板車拖著六米長的圓鋼,要我推到火車南站,力資記不清是多少了,我用繩子套在身上拖,好比船夫拉纖。在橫過火車南站鐵軌時,突然板車卡在枕木縫裏,怎麼使勁也拉不動。這時火車撲哧、撲哧地開過來了,火車司機可能發現了情況,但慣力太大卻刹不住,將板車上裝載的圓鋼全部掀倒一邊。幸好火車沒有翻車,當時我嚇傻了,不敢開口要力資,獨自一人走了,白白辛苦一場。
童年時代和小學同學玩在一起,可以說是“無邪嬉戲,樂不思貧”。有一次春遊,與同學們各帶米、菜,去楓樹山搞過野餐活動,楓樹山坐落在雅禮中學旁,那時是滿山楓樹,尤以一棵幾百年的楓樹得名,五十年代末在拉通勞動路時,這棵三人才能合圍的楓樹至今還保留在馬路的中間,見證了滄海桑田。同學們淘的淘米,洗的洗菜,從來沒有搞過飯菜的我,感到別有一番風味。高小快畢業時,有一次,我從學校木馬上翻筋鬥下來,不慎將左腳骨折,是同學們用竹涼板抬著我去南區傷科醫院的,兩個月後腿傷痊愈,但大家已各奔東西,就很難見到兒時的夥伴了。四十多年後,我剛退休,就有幾位熱心的同學把在長沙的小學同學都聯係上了,在南郊公園搞了一次同學聚會,從此大家經常在一起喝茶、聊天、唱歌、跳舞。回憶童年往事,甚是愜意。大家自詡為“老頑童”,又稱“開襠褲”朋友。無論同學們是何等職務,直呼其名,或叫小名,倍感親切,仿佛穿越時空又回到了童年。耆齡會友,無功利之色彩,曆盡滄桑,尤感幼時最純。於是在酒宴上,詩興大發,口占一首抒懷:
鬥轉星移五十年,南郊聚會話連篇。
相逢互覓孩提影,念舊方知往事鮮。
鼇廟無蹤成久憶,尊師有歲記心田。
滄桑曆盡同回首,但願童心永不眠。
2009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