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觀眾反響熱烈,影評界也是一片叫好。《紐約時報》的珍妮·瑪斯林評價伊斯特伍德“用一個精致而感人的愛情故事捕捉到原著小說的精髓”。《紐約每日新聞》的戴夫·克爾認為該片中的某些片段堪稱電影史上最具穿透力的時刻。《華爾街記事報》的喬·摩根斯登稱《廊橋遺夢》是“近來印象中最令人興奮的電影之一”。
除了從票房裏分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以外,伊斯特伍德還開發出了效益很高的副產品。由爵士大師迪納·華盛頓和約翰尼·哈特曼操刀的《<;廊橋遺夢)愛情主題》電影原聲帶不僅拿下爵士樂排行榜的冠軍,還締造了繼原著小說之後又一暢銷奇觀。
《廊橋遺夢》被公認為一部表演出眾的電影,斯特裏普發揮出了她的正常水平,伊斯特伍德則有超常的表現。他尤其擅長調情的部分,而攝影機彌補他感情流露方麵的不足。
結尾一場戲——弗蘭切斯卡最後一次在鎮上看見金凱德——被認為是場麵調度的傑作。這場戲的開始是金凱德將車停在街道中央,凝望著遠方,瓢潑大雨傾瀉在前風擋玻璃上。伊斯特伍德也許在流淚,也許沒有;但周圍的環境至少反映出他的內心在哭泣。弗蘭切斯卡和她的丈夫鑽進汽車,因為趕上紅燈,他們停在了金凱德的車後麵。等待變燈的時間顯得格外漫長,正是在這段時間裏,弗蘭切斯卡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她決定留下來並且不把事情對丈夫說出來。特寫鏡頭長時間地對準金凱德的車尾,意味著車裏的人也在等待著這個決定。當金凱德的車重新啟動,向一個方向駛去時,弗蘭切斯卡所坐的車則駛往另一個方向——相信這時觀眾的臉上已經掛滿了淚水。
從《蒼白騎士》起,伊斯特伍德就已經開始為自己的電影寫主題曲。通常,他都是先寫出主要的旋律,然後讓職業的作曲家替他完成餘下的工作。
他曾告訴梅根·羅絲,《蒼白騎士》裏的“梅根主題曲”既代表著片中的這個女孩角色,也是他們之間關係的潛台詞。《不可饒恕》中的“克勞迪婭主題曲”也出自伊斯特伍德之手。他還為《完美的世界》寫了“大弗蘭的寶貝”,這是獻給他剛剛出生的女兒弗蘭切斯卡以及她的母親弗蘭西斯·費什爾的。
《廊橋遺夢》結尾處的《母鹿的眼睛》是伊斯特伍德寫的一段鋼琴獨奏曲,倫尼·尼豪斯聽了之後覺得需要加進一支大型弦樂隊的伴奏。在沒有得到伊斯特伍德首肯的情況下,尼豪斯最終用電子配樂完善了這一極其浪漫的主題曲。
這首主題曲也有著它的弦外之音。銀幕下的《母鹿的眼睛》無疑是KSWB第八頻道電視台的迪娜·魯伊茲,這位女主播主持的是每周末的早間和午間新聞。就在《廊橋遺夢》在全美上映之際,有人看到她與伊斯特伍德手牽著手出現在北加州的社交場合中。
那時,費什爾已經搬出了斯特拉德拉路的寓所,作為單身母親的她又回到了忙碌的演員生涯中。她極力要從伊斯特伍德的陰影中走出來,1997年,她終於有機會在巨片《泰坦尼克號》中出演了一個配角。
與其他為伊斯特伍德生過孩子的母親一樣,費什爾得到了妥善的安排。一幢房子和定期支付的撫養費是她與伊斯特伍德分手協議的一部分。房子的產權落在羅伊·考夫曼名下,在伊斯特伍德去世之前,費什爾母女都有權在此居住。
如同《廊橋遺夢》裏的弗蘭切斯卡,伊斯特伍德也立了遺囑,所有他承認的子女都會在他死後分得相應的遺產。不過,桑德拉·洛克的官司為他敲響了警鍾,此後,他不斷修改他的遺囑,每次修改都會摻雜進他對這些兒女們的個人喜好。
伊斯特伍德死後的大部分遺產將由凱勒和艾莉森平分。對凱勒和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從來都不吝嗇。即使在他們成年之後,他也時不時給他們一些驚喜,小到~台筆記本電腦,大到價值幾百萬的股票。他最愛這兩個孩子,也覺得最應該對他們負責——雖然人人都知道他這樣做並非完全出於情感,更多地是出於他的負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