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殺出個奧斯卡(3)(1 / 3)

啟用蕾妮·魯索扮演愛上霍裏根的女特工莉莉·雷恩斯是哥倫比亞公司高管馬克·坎頓的主意。雖然在《致命武器3》中演過梅爾·吉布森的戀人,這位女演員很怕在銀幕上與伊斯特伍德接吻,因為從羅迪時代起,她就是伊斯特伍德的崇拜者。“與梅爾在一起,我一點兒也不緊張,”她在接受采訪時說,“說實話,我從小就迷戀克林特,根本沒想過能和他一起站到鏡頭前。”《火線出擊》被看成是“肮髒的哈利去華盛頓”,或是伊斯特伍德式的《刺殺肯尼迪》。伊斯特伍德一直在扭頭注視著凱文·科斯特納,就像當年約翰·韋恩擔心被他超越一樣。《與狼共舞》先於《不可饒恕》拿到奧斯卡獎,而且,科斯特納已經在1991年奧立佛·斯通導演的《刺殺肯尼迪》中演過陰謀論檢察官吉姆·加裏森。如今《火線出擊》是站在共和黨立場上認為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純屬個人行為,馬爾科維奇扮演的就是影射李·哈維·奧斯瓦爾德的獨行殺手。

作為《火線出擊》的導演,沃爾夫岡·彼得森不僅在視覺表現力和營造緊張空氣方麵功力深厚,他還善於把控局麵,不受他人左右。在唐·西格爾之後,他是第一個能在與伊斯特伍德合作時保持真正獨立的導演。

彼得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設法限製劇組中馬爾帕索員工的人數。正如攝影師傑克·格林所說,彼得森“不想要太多克林特的班底”。於是,約翰·貝利頂替傑克·格林出任攝影指導,安妮·考特斯是剪輯師,莉莉·基爾維特負責美工設計,就連服裝設計也由艾裏卡·埃德爾·菲利普斯擔任。已經20年沒跟伊斯特伍德合作過的恩尼奧·莫瑞康尼被請回來擔綱作曲。當該片於1992年底在華盛頓特區開拍時,主創人員中屬於馬爾帕索班底的隻有特技導演巴迪·範霍恩和執行製片人戴維·瓦爾德斯。

彼得森從一開始就把伊斯特伍德當做演員,而非幕後指揮者或神。他要求伊斯特伍德必須盡快熟悉保鏢這樣一種職業,他們接受的訓練就是隨時頂著子彈去營救他人的生命。伊斯特伍德記得在與前總統吉拉德·福特打高爾夫球時見過他的幾名保鏢,他驚訝地得知,這些保鏢的職責並非僅僅保護總統。“如果總統的身旁站著卡斯特羅,”他說,“即使他是美國政治上的敵人,當危險發生時,他們也有義務用身體擋住射向他的子彈。”彼得森知道如何調動伊斯特伍德的表演。他鼓勵馬爾科維奇給伊斯特伍德製造麻煩,偷偷對他說:“去吧,給他點壓力。”馬爾科維奇陰冷、不受約束的表演(他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迫使伊斯特伍德解除了防線,以求跟上對手的節奏。馬爾科維奇總是有出其不意的表現,比如說,在影片高潮的樓頂追逐一場戲裏,他用舌頭去舔伊斯特伍德指向他的槍口。“這讓克林特有點不知所措,”馬爾科維奇在采訪中說。

弗蘭克·霍裏根強忍住淚水回憶他在肯尼迪總統遇刺過程中所犯過錯的一場戲,與《廊橋遺夢》中羅伯特·金凱德與弗蘭切斯卡分手的感情戲有十分相似的地方。在後一部電影中,當鏡頭搖向梅麗爾·斯特裏普飾演的弗蘭切斯卡時,伊斯特伍德扮演的金凱德扭身背對著觀眾。伊斯特伍德不善於在鏡頭前流淚,當他親自執導時,他更不允許自己在鏡頭前流露太多的情感。即便如此,《火線出擊》依然被認為是伊斯特伍德表演最出色的一部戲。“他的演技比我原先想象的要好得多,”彼得森說,“我拍他的戲越多,就越覺得他的功力深厚。”除了約翰·馬爾科維奇,《火線出擊》並非一部以表演見長的作品,它的特色還在於導演對節奏和氣氛的把握。4000萬美元的成本有一大部分用在了電腦特技上,伊斯特伍德的麵孑L被天衣無縫地嵌入1963年肯尼迪總統在達拉斯遇刺的資料鏡頭中。

《火線出擊》於1993年夏季公映,無論影評家還是觀眾均反響熱烈。該片的美國本土票房達到了2億美元之多,成為伊斯特伍德主演的所有電影中最賣座的一部。那一年,《綜藝》公布的電影史上最賣座的兩百部電影中,伊斯特伍德占了兩部,一部是《火線出擊》,另一部是《不可饒恕》。

1993年春末夏初,伊斯特伍德同時在忙於執導他的另一部電影。加冕奧斯卡的桂冠不但沒有讓他放慢腳步,反而促使這位62歲的明星更加勤奮,他要為自己的職業生涯增添更多引以為榮的作品。

《完美的世界》原本是要在2月開始外景拍攝的,但因奧斯卡頒獎典禮而延期。該片的劇本出自約翰·李·漢科克之手。漢科克出生在得克薩斯,畢業於拜洛爾大學,在轉行戲劇和電影之前曾做過見習律師。他曾為洛杉磯的一家小劇團編導過幾出舞台劇,《完美的世界》是他創作的第一個電影劇本,從一開始就被製片人馬克·約翰遜捏在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