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年中,凱勒·伊斯特伍德搬進了斯特拉德拉路。他在南加州大學讀電影研究專業,成績相當糟糕,希望利用暑假好好反思一下,以便決定是否繼續讀下去。桑德拉很惱火伊斯特伍德事先沒有和她商量,他隻是隨口說了一句“凱勒要搬過來住”,接著就去忙自己的事了。
桑德拉試過與伊斯特伍德的孩子們交往。她很喜歡凱勒,認為他既聰明又低調,和他的父親一樣。伊斯特伍德不在的時候,她與凱勒住在一起,極力想營造出一種家庭的氣氛。他們的緊張關係出現在凱勒的朋友們搬進來之後,這些朋友包括凱勒的死黨以及他們的女友。一天晚上,桑德拉醒來發現凱勒的一位朋友居然進了她的臥室,目不轉睛地盯著她。她立刻把他趕了出去。
當她向伊斯特伍德抱怨時,伊斯特伍德勃然大怒。“我不知道你的問題是什麼,”他說,“凱勒是我的兒子。我想讓他住在這兒。這些年來我一直沒有機會和他共同生活。”桑德拉連忙解釋說:“我們談的不是凱勒,而是他那些狐朋狗友。”伊斯特伍德回答說:“別說了,你有一半的時間不在家。你總是去找戈登。”他們開始反反複複爭論一個話題,大吵一場卻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因為伊斯特伍德經常不待在洛杉磯。
為什麼伊斯特伍德變得如此冷漠且難以溝通?桑德拉隻好向簡·布羅林訴苦。簡深表同情,她的解釋是伊斯特伍德的情緒永遠都是時好時壞,現在也許是他最低落的時候。一個月之後,桑德拉與凱勒的關係開始變得水火不容,也許是出於報複,凱勒和朋友們組織了一支搖滾樂隊,每天在斯特拉德拉路的寓所裏排練到深夜。
1988年2月,伊斯特伍德宣布他將在兩年任期結束後不再競選連任,因為他想有更多的時問陪伴他的兒女。“在毒品泛濫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上自殺之路的今天,教育子女是我更應該做的事情,”他說。然而,伊斯特伍德的理由看起來頗有些牽強。凱勒已經20歲,艾莉森也已19歲,他們早過了定型的年紀。“我並不認為教育子女與他當不當市長有直接聯係。”艾莉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言不諱地說。
實際上,伊斯特伍德放棄連任是因為他了解自己的局限性。若幹年後,他對記者說:“我不可能像比爾·克林頓那樣經受得住聽證會的考驗,如今要想從政,你必須做到什麼汙點也沒有,也許隻有特蕾莎修女才可以勝任。”隻有他身邊的朋友才知道他與特蕾莎修女最大的差距在哪裏。
不過,伊斯特伍德雖然隻做了兩年的市長,他的執政能力還是得到了充分認可。不僅《卡梅爾鬆果報》為他打出了高分,就連民主黨掌權的加州立法機關也給予他很高的評價。蒙特裏郡的11位市長聯名寫信,稱讚他為卡梅爾市的繁榮作出了巨大貢獻。
伊斯特伍德卸任後,湯姆·羅克跟隨他來到馬爾帕索公司。又過幾個月,他在競選和執政時的得力助手休·霍特琴森也離開了卡梅爾,她頂替退休的朱迪·霍伊特擔任伊斯特伍德的秘書。然而不久她就發現好萊塢其實是更深奧莫測的政壇,這裏的人所掌握的鉤心鬥角的伎倆一點也不比她少。她在馬爾帕索倍感孤獨,雖然伊斯特伍德待她不錯,但她發現自己從事的是一份最無聊的職業。她在這裏隻幹了一年便向伊斯特伍德遞交了辭呈。
伊斯特伍德在宣布不再競選連任的兩周後便火速殺到舊金山近郊拍攝最後一部哈利電影。
這部電影源自於他的健康和營養顧問杜爾克·皮爾森和桑迪·肖。他們曾經賣給他堆積如山的藥丸和營養品,現在他又要從他們手中購買故事創意。
他們的故事要把哈利·卡拉漢警探扔進一堆令人作嘔的搖滾明星、群魔亂舞的音樂錄影帶和鬼迷心竅的歌迷中間,麵對一連串駭人的名人謀殺案,其中還包括一位寶琳·凱爾型的影評人被破門而入的凶手嚇得屁滾尿流的場麵。最終,哈利本人也成為神秘殺手的目標。
斯蒂夫·沙隆寫完最後一稿後,這個名為《虎膽追魂》的劇本貌似很嚴肅,看上去像是要探討“出名的代價”,但是,與所有的哈利電影一樣,它缺乏任何哲理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