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4章 約翰·梅·凱恩斯:國家資本主義的設計師(2 / 2)

在這段時期,凱恩斯已很少講課,集中精力研究了英國當時的經濟問題。他創建的以本科生為主要成員的政治經濟學會成為一個活躍的論壇,聞名遐邇。他常常參加學會的活動,與學生一起討論理論與現實問題。他先後出版了《貨幣改革論》、《貨幣政策論》和《貨幣論》等係列論著,分析了就業、物價、儲蓄與投資等問題,逐漸地形成了由國家控製經濟的主張。他反對政府恢複金本位製,主張用管理通貨的辦法來穩定物價和生產的水平,抑製經濟的波動;認為投資與儲蓄之間的平衡是確保整個經濟穩定的前提。1926年發表的《自由放任主義的終結》一文,明確地提出自由資本主義已道路不通了。

1929年,曆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首先在美國爆發,並很快席卷了整個世界。此時,凱恩斯奉召參加了麥克米倫財政與工業委員會,後又任內閣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從實踐中,他深深地感到,不以國家調節取代自由放任,就無法消除失業與經濟危機。1936年他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發表。對危機作出了新的解釋,從理論上提出了解決危機的方法。

凱恩斯認為,由社會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所組成的有效需求往往低於社會的總供給(生產)水平,導致了失業與危機,因而國家必須出來調節需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更加為政府重視,受聘擔任了財政大臣的顧問,為政府出謀劃策,還兼任英格蘭銀行的董事。戰爭期間,他多次出使美國,商談戰爭貸款等重要問題。

1942年,為了表彰他對國家的貢獻,皇室冊封他為“蘇塞克斯郡的梯爾頓勳爵”爵位。他得到了英國對文官的最高獎賞。

凱恩斯是個被稱為“亦學、亦仕、亦商”的全才,除了在學業、仕途卓有成就外,他也極具經商的才能。他在1919年擔任皇家學院的副會計長,以後又擔任了正會計長,幾乎是破天荒地第一次使學院的資金財源充足。在二三十年代,他一直擔任國民互助保險公司的董事長,還一度擔任了獨立投資公司和地方保險公司的董事,以擅長投機活動著稱,也為自己積累了不小的一筆財富。他的妻子是一位芭蕾舞演員,1936年,他出資為妻子建立了一所藝術劇院。

1944年7月,凱恩斯率隊參加了在美國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他力主建立國際性的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於1945年建立),並當選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董事。戰後,凱恩斯又抱病多次赴美,協商貸款問題。這些繁瑣與爭執頗多的會談終於使他不堪重負,溘然長逝。

凱恩斯雖辭世而去,曆史卻進入了“凱恩斯時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奉凱恩斯學說為國策,推行宏觀調控的經濟政策;在經濟學界,凱恩斯主義位居“主流”地位,他開創的宏觀經濟學已發展為一門獨立學科。雖然到了七八十年代,凱恩斯主義的局限性日益暴露,但“凱恩斯革命”給經濟學及資本主義世界帶來的影響卻無法抹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