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附錄(21)(1 / 2)

價格和價值在政治經濟學中的定義是: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形式。藝術市場中藝術品的價格和價值關係非常複雜,有的人辛辛苦苦畫了一輩子,市場價格卻很低。具體來說藝術市場價格和價值的關係大概包括以下三種情況:第一,價值高,價格低。凡高就是典型的例子,他生前一直勤奮作畫,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卻不為當時的社會所欣賞、接受。總共賣出很少幾幅畫,最貴的也就幾百法郎,連買畫布、畫筆、顏料的錢都不夠,更不用說靠賣畫來維持生計。凡高當時連模特都請不起,隻好找來鄰居家的孩子做臨時模特。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凡高生前不為人所知,死後卻獲得了繪畫界的無上榮耀。人們欣賞、追捧他的畫,稱他為天才。其畫作的價格也一路由幾百法郎升值到幾千萬美金,並且今後仍然有上漲的空間,其畫作的價值才得到真正的體現。圖示如下:第二,價值高,價格也高。價格很好地體現了價值。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都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典型的例子就是畢加索,他在藝術創作上獲得了巨大成功,並獲得了市場成功,他一生可謂金錢富足,充分享受到了藝術帶給他的物質財富。畢加索較好的作品現在達到一億美金一幅,並且價格會一直上漲。圖示如下:凡高和畢加索同樣都具是藝術天才,為什麼在生前卻過著天上地下的生活呢?關鍵在於他們對進入藝術市場的處理方式不同。凡高也想獲得成功,懂得要想成功就必須進入藝術市場,他托弟弟賣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但是很不得法,身邊又沒有高人指點,隻能躲進一個小村莊中努力作畫,和外界很少聯係。畢加索正好相反,他從小村莊來到了大都市巴黎,走在了所處時代的每次繪畫運動的最前方,始終以一個先鋒者的姿態出現。獲得了圈內人的激賞,有很多藝術批評家寫文章讚美他,例如馬拉美等。因此畢加索聲譽大振,人們談起他來手舞足蹈,興奮不已,畫作自然很搶手。畢加索可謂對市場很精通,知道如何達到價值最大化。

第三,價值低,價格高。這類畫家純粹是被炒作上去的,雖然畫的不是特別好,但是由於其他的原因,有人追有人捧,價格便一路上揚。大浪淘沙,時間是最好的評判者,泡沫終究會有破滅的一天。無需太長時間,隻要二三十年,這些畫家就會被人們遺忘在角落裏,價格也一落幹丈,當時出高價買他們作品的人隻能大呼上當。圖示如下:因此藝術市場投資一定要謹慎,應從畫作本身出發,判斷其真正的價值,再確定是否買進。不能隻看價格走勢和所謂的專家評論,價格走勢是可以人造的,隻要有錢就可以自賣自買。而中國現在的批評家都變成了表揚家,隻會喊好,既不得罪人,又有一筆款項入賬,何樂而不為呢?至於說對廣大購藏者的責任,早就被拋在腦後了,畢竟責任不能當飯吃。

其實無論是上述三種情況的哪一種,美術品的價格最終會和價值重合在一起,從而使價格真正體現價值。

如伺評估當代書法繪畫作品的價值?

吳冠中的畫價,創造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奇跡,並且常年是成交紀錄保持者。但是,真正在吳冠中畫價還很低的時候,就看中並且購買了吳冠中作品的人,卻極少極少。

對於藝術收藏者來說,能否及時準確地判斷出當代在世藝術家的作品價值,關係到收藏的成敗。而對同時代藝術家的評價,古今中外都存在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往往隻有極個別的人別具慧眼或運氣,能夠碰準押中。中國畫家以齊白石、黃賓虹、李可染為例,哪個不是在世時畫價並不高,而且很容易買到或求到,但是即使對那些在天時地利人和與站位上都完全有條件與機會的人士來說,真正能付諸行動提前收藏了這幾位大師作品的,也仍隻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