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明代(3)(3 / 3)

正德七年(1512年),拜為平賊將軍,與都禦史彭澤討伐河南劉惠、趙鐩農民起義。趙燧出身文安諸生,有智計,將起義軍定為部伍,勸其勿妄殺,傳檄府縣,約官吏師儒毋避走,迎者安堵。嚐具書附奏言“今群奸在朝,舞弄神器,濁亂海內,誅戮諫臣,摒棄元老,舉動若此,未有不亡國者。願陛下睿謀獨斷,梟群奸首以謝天下,即梟臣之首以謝群奸”。因此,橫行中原,勢甚熾。鉞與彭澤受命凡出師四月。起義軍被平定。論功,鉞進爵世侯,增祿百石,仍督掌三千營。

正德八年(1513年),大同受蒙古侵擾,命鉞充總兵官,統京軍防禦。鉞上疏陳五事,其中請遣還京操練邊軍,停京軍出征,以省公私之擾,尤切中時弊。

武宗朱厚照詔諸邊將入侍宮中專事淫樂之“豹房”,鉞嚐一人,後即力辭不再。正德十年(1515年)冬,因病辭軍務。詔命給配30人在其家服役。世宗朱厚熄繼位,再度啟用,督三千營,掌前府事。未至任,卒,時年57歲。諡武襄。

“鉞以心計定亂,銳以城守摧逆,幹城之寄,克稱廟謨”。

參閱《明史》卷175;

張維《甘肅人物誌》;

查繼佐《明書·列傳》卷19

李夢陽

李夢陽(1472—1529年)初名莘,字獻吉,號空同子,慶陽(今慶城縣)人。明代著名文學家。

出身寒微。父李正,早年窮困。夢陽出生後,炕無蘆席。後正任阜平縣學訓導,繼任周王府教授,舉家遷居開封。

11歲開始讀書。弘治二年(1489年)參加河南鄉試,落第。弘治六年(1493年),中陝西鄉試第一名,次年中進士。值母去世,兩年後父又逝,故丁憂在家。弘治十三年(1500年)拜戶部主事。

夢陽剛正不阿,疾惡如仇,為人強直,屢遭誣陷,先後5次入獄。弘治十四年(1501年),受命監稅三關時,忠於職守,執法如山,招致權奸怨恨,被誣告下獄,不久得釋。

弘治十八年(1505年),應詔起草《上孝宗皇帝書稿》。提出當時普遍存在的兩大弊病、三大危害和導致社會混亂的六個原因.即“二病”、“三害”、“六漸”,共.5000餘言。他懇切希望皇上傾聽忠諫直言,整飭綱紀,懲治宦奸,選拔廉直,獎勵忠鯁,切實扭轉當時法不治罪,官不奉職,兵不忠勇,民不秉耜的局麵。奏疏中還揭露孝宗張皇後之弟壽寧侯張鶴齡“招納無賴,罔利賊民,勢如翼虎”,提出對之嚴懲不貸。張鶴齡等羅織罪狀,上本奏辯,稱“夢陽訕母後為‘張氏’,罪當斬”。時張皇後深得寵幸,其母金氏亦向孝宗泣訴,夢陽被捕入獄。孝宗知夢陽忠直為國,蒙冤受屈,詔罰俸三月。不久,途遇張鶴齡,舉馬鞭打落其兩齒。

武宗繼位,進戶部員外郎,次年,又進郎中。時劉瑾把持朝政,宦官橫行不法,朝野不滿。尚書韓文與同僚話此而泣,夢陽日:“公大臣,殊死爭事,必可濟。”代韓文革《代劾宦官狀疏》,彈劾劉瑾等“八虎”,事未成,被免官。正德三年(1.507年)五月,劉瑾矯旨將其下獄。欲殺之。得同鄉狀元康海全力營救獲免。

正德五年(1510年)劉瑾伏誅後,任江西提學副使。任內振興古學、變舊習,士子翕然向風。因怒鞭淮王校衛,再次被逮捕入獄。經何景明等鼎力相救,萬餘名生員為之訟冤,得以免死,貶為庶民,歸家閑居。治園池,招賓客,時常與俠少射獵為樂,自號空同子,聲名震於海內。夢陽任職江西時,曾為寧王朱宸濠撰寫《陽春書院記》。嘉靖初,宸濠謀反被誅,夢陽受株連,又一次被捕入獄。經刑部尚書林俊、大學士楊廷和出麵營救,被削籍。嘉靖八年(1529年)卒。

夢陽才思雄鷙,以複古自命,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與康海、何景明、王九思等以文學相標榜,號十才子。在明代文壇發動複古運動,成為“前七子”的領袖。吳人黃省曾、越人周祚,千裏致書,願為弟子。至嘉靖朝,李攀龍、王世貞出,更奉以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為四大家,無不爭效其體。華州王維楨以為七言律自杜甫以後,善用頓挫倒插之法,惟夢陽一人”。一生著述甚富,僅詩歌即有2100餘首。其詩氣勢磅礴,雄渾健拔,風味盎然;散文別開生麵,獨樹一幟。著有《空同集》66卷行世。卒後弟子私諡文毅。

其詩如《秋懷》(之一)日:“慶陽亦是先王地,城對東山不窯墳。白豹寨頭唯皎月,野狐川北盡黃雲。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溪山散馬群。回首可憐鼙鼓急,幾時重起郭將軍。”《秋望》:“黃河水繞漢邊牆,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逐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黃塵故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朔方多勇略,隻今誰是郭汾陽。”

參閱《明史》卷286;

張維《甘肅人物誌》;

《明書·列傳》卷13(上)

胡纘宗

胡纘宗(1480—1560年)字孝思,一字世甫.號可泉。一號鳥鼠山人。秦安人。明代名臣,學者,方誌學家,詩人。

纘宗出身官宦家庭。父士濟任四川雙流縣教諭、知縣。受家風影響,酷愛讀書,幼年時,繼母虐待,限製點燈時間,姐姐背著繼母用口銜油供他讀書。正德三年(1508年)中進士,授翰林院檢討。修《孝宗實錄》時得罪太監劉瑾,貶為四川定州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