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每日郵報》今晨報道,去年造訪地球的隕石有奇特的證據證明,火星表麵有曾經被水侵蝕的痕跡。此項研究成員包括來自五個國家的20名科學家,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在所有被記載的隕石中,隻有不到千分之一被證實來自火星。隕石Tissint重1.1千克,於去年7月18日墜落到摩洛哥沙漠之中,是收集到的第5顆被目擊墜落地球的火星隕石,也是近半個世紀以來首次墜落地球的火星隕石。
這批研究人員發現,該岩石內有著豐富的黑色玻璃,其中可能含有火星土壤。該岩石顯示了來自火星內部、表麵和大氣層的三種獨特成分的證據。www.ufO-1.cn
火星水
科學家認為,該岩石經受了來自火星表麵的液體的風化,而這濾去了來自火星土壤的成分,這些液體接著沉積到該岩石的裂隙和縫隙之內。在受到小行星或其他天體撞入火星的衝擊時,在該岩石的碎縫中可能發生了熔化,並將該岩石從該行星的表麵彈出來。
研究分析顯示,該岩石在70萬年前從火星表麵被彈射而出,並未遭受地球泥土、水分、細菌的汙染,所以對研究原星球地質來說,是非常新鮮、極具科研價值的寶貴資源。
該研究組成員、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館長卡羅琳·史密斯博士表示,這顆隕石的化學特征表明,它來自於相當接近火星表麵的地方,甚至就是火星表麵她笑稱,隕石是窮人的太空探測器。
上個月,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好奇”號火星車日前發回的圖像顯示,一些火星岩石中含有火星古老河床碎石,表明火星表麵確曾有水流淌過。
火星載人任務隻有借助國際合作來利用全部的研究才有可能成功
康考迪亞考察站是我們地球上最寒冷、最黑暗的地方而且也有著最極端的環境
我們增加一個火星的載人任務有多麼遙遠?當我通過一個強大的望遠鏡在夜空中觀察到一個微紅的星球時,我就在考慮這個問題。我一直在南極洲的康考迪亞考察站過冬,這裏也被用作研究人類如何能夠有一天在火星之旅中生存下來。居住在等同於3800米的高度,深吸一口氣隻能獲得海平麵上氧氣含量的三分之一。在考察站內部,窗戶都是凍結的而且外麵仍然黑暗,過去三個月中的每一天都是如此。康考迪亞考察站是我們地球上最寒冷、最黑暗的地方而且也有著最極端的環境。
地球上的火星
居住在這裏最接近於居住在其它星球的表麵。盡管在表麵引力和大氣壓強都有顯著差異,火星的表麵平均溫度在零下55攝氏度左右,類似於康考迪亞的極冷環境。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包括南極洲、德文島和霍頓隕石坑在內的這些太空類似環境引起了太空研究機構的巨大興趣。
我的研究目標是理解我們能夠把人類送的多遠,特別是關於極端生理學和心理學。類似太空環境的研究目標是確定挑戰並且尋找解決方案,這樣能夠有一天幫助實現火星的載人任務,而且更重要的是看到它安全的返回。火星載人任務的全部挑戰就像一塊七巧板,隻有借助國際合作來利用全部的研究才有可能成功。
這項任務將吸收國際空間站宇航員、航天飛機、歐洲航天總署的火星500任務中的類似任務以及康考迪亞研究站的國際經驗,再加上特別護理和醫學領域中的生理學經驗。一些最重要的挑戰包括需要解決太空中的宇宙射線、火星的表麵輻射、灰塵或者粉末(比塵土更小的微粒)風暴、失重的影響以及心理問題在內的人類因素等問題。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一直與英國唯一受訓的宇航員蒂姆-皮克進行聯係,他指導我對長期太空旅行的心理因素進行研究。他告訴我:“在火星之旅中保持健康將成為最大的挑戰,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太空環境對於人體來說是嚴酷的,宇航員必須維持良好的骨骼密度、肌肉質量和心血管健康,這樣才能夠在經曆失重的旅行之後在火星引力下有效的工作。”
受到啟發的任務
1965年水手4號宇宙飛船完成了第一次飛越火星的任務。火星2號以及後來的火星4號著陸器做好了到達火星表麵的第一個物理標記,傳回的照片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以及對於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的想象。今年8月6日,美國宇航局火星科學實驗室(MSL)漫遊者號最終穿越了火星的稀薄大氣並且安全的著陸在蓋爾隕石坑。這項任務的科學家們希望它能夠在火星探測研究中開啟令人激動的新篇章,能夠揭開這顆紅色星球曆史上的更多秘密。我們從未嚐試一次返回的旅行,這一直都是單向的探索。克服這一挑戰似乎是下一步的努力而且是載人任務至關重要的因素。
參與歐洲航天局火星500任務中模擬火星長達520天任務的人員羅曼-查爾斯說道:“我確定人類將在火星和月亮開拓殖民地。什麼時候是個大問題。”蒂姆-皮克補充說到:“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時間,而且我認為人類有機會拜訪火星最早也將到2030年以後。”和其它人一樣,他相信載人火星任務將是人類的長期目標而且他承認實現這一目標需要長期的政治和財政承擔,而且隻有國際合作才能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