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世界每年防治艾滋病所需的資金總額已經超過160億美元,全球正在接受治療的艾滋病患者有470萬人,這一數字雖然已經是5年前的10倍,但仍有約110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沒有得到應有的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強調,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個關鍵因素,即資金、藥品和訓練有素的醫護人員。目前很多艾滋病防治項目因缺少資金而無法開展,在一些艾滋病高發地區,缺少專業醫護人員的問題尤其突出。此外,在與艾滋病的鬥爭中,人們逐漸認識到“領導”的重要性,因為領導者的行動、創新能力和遠見以及麵對障礙和挑戰時堅持不懈的精神,往往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研究】
自1983年人類發現艾滋病病毒以來的近30年間,各國科研人員在開發艾滋病疫苗方麵可謂“屢戰屢敗”,有科學家甚至一度認為,人類可能永遠無法找到有效的艾滋病疫苗。
1997年,美國時任總統比爾·克林頓提出,要在8年至10年內研製出有效的艾滋病疫苗。之後,美國曾掀起艾滋病疫苗研製熱潮,一度曾有幾十種疫苗進行臨床試驗,但效果均不理想。
2003年10月,美國和泰國研究人員開始進行“聯合疫苗”試驗。
2009年9月24日,美國和泰國研究人員共同宣布,雙方合作開發試驗的一種“聯合疫苗”可以將人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降低31.2%。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疫苗。
“2.0治療方案”是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根據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的治療並預防艾滋病的綜合方法。該計劃核心內容是降低費用、簡化治療過程、減輕衛生部門的負擔,並改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生活質量。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表報告稱,“2.0治療方案”可保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獲得大為簡化的治療方案,2025年內可避免1000萬人死於艾滋病,同時每年防止100萬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世界艾滋病日】
1981年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後,艾滋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逐漸成為全球關注的重要公共衛生和社會熱點問題。為提高人們對艾滋病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於1988年1月在英國倫敦召開有100多個國家衛生部長參加的高級會議,會議確定每年12月1日為世界艾滋病日(WORID AIDS DAY),號召世界各國在這一天舉辦各種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1988年12月1日是第一個世界艾滋病日,主題為“全球共討,征服有期”。
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UNAIDS)起初負責世界艾滋病日的宣傳工作,包括確定每年的宣傳主題。2005年,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將這一工作交由一個名為“世界艾滋病運動”的獨立機構負責。“世界艾滋病運動”結合自身工作情況,將2005年至2010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傳口號都確定為“遏製艾滋、履行承諾”,並每年選定一個主題。
2009年11月24日,中國衛生部部長陳竺在當日舉行的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2009年全球艾滋病流行報告》暨《2010年艾滋病防治前景展望》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性傳播成為中國艾滋病主要傳播途徑,同性間的傳播已經達到了32%。
2007年11月29日公布的《中國艾滋病防治聯合評估報告(2007)》指出,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國已累計報告2235萬餘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其中病人數為62838例,死亡報告2萬餘例。截至2007年年底,我國現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約70萬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5萬人。與《2005年中國艾滋病疫情與防治工作進展》中公布的數字相比,這兩個數字各分別增加5萬人。評估報告還顯示,估計我國現存的70萬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超過半數是經性傳播感染的。
中國於1985年發現首例艾滋病感染病例。截至2008年9月30日,中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例26萬例,其中艾滋病病人7.7萬例,報告死亡3萬餘例。
——摘編自世界衛生組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