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知不足,不擅長的事一概請人代勞(3 / 3)

小時候的俞洪敏身子單薄,總是受那些調皮孩子的欺負,經過那次水果糖事件後,他的兩個小夥伴在別人欺負他的時候,就幫助小洪敏不受欺負。

俞洪敏創立的新東方在1995年收入已經達到好幾百萬,學生人數已經達到兩百萬人。這麼大的攤子,俞洪敏深知憑借自己的力量根本不足,不能僅僅依靠個人。他要把新東方做大,如果要做大,就要找到合適的合作夥伴。經過深思熟慮,俞洪敏考慮到那些比他更優秀的大學同學,如果找合作夥伴,這些人是最合適的人選,有多年的交情,一起學習過,工作過,對他們的為人有所了解,並且他們都頗有才華。

俞洪敏經過挑選,想好了事先要請哪些人回來合作,然後經過一番別有用心的遊說,請回了這些雄心勃勃的人。到了2001年,新東方擁有學員人數已經超過20萬人次,真正稱霸於國內英語培訓市場。

做為一個企業,當然是為自己的利益服務。但是如果想得到就先要舍棄,“舍得”是先“舍”才能“得”,對於在管理方麵的精英人才,俞洪敏根本就沒在上麵下功夫,把自己不擅長的東西推給手下擅長的人做,在無形中贏得了“利”和“力”的雙豐收。同樣,黃金榮開香堂,也沒為那些程序幫規等等操心,而是一股腦交給了駱振忠,駱振忠辦的非常出色,也讓他十分滿意,他可以安心地當他的“老頭子”。

在現代,許多年輕人擔負在高層管理的重任,在聯想公司就是如此,他們在投資領域,IT服務、房地產經營方麵身手不凡。

1994年3月,29歲的年輕人楊元慶出任聯想微機部總經理。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因為在兩年以後,聯想微機首次勇奪桂冠,一下子打破了國內微機市場被外國進口品牌獨霸第一的局麵。1994年以後,聯想的收入都按100%的速度增長著,讓很多人歎為觀止。針對這個轉折,聯想集團的創始人柳傳誌說:“作為老一輩的創業者,我和其他老人一樣對年輕人不是很放心。可是聯想在1993年在市場失利給了我深刻的教訓,讓我充分認識到我們這一代人在為聯想打拚的過程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個是毫無疑問的。但是時代在發展,人類在進步,技術也在不斷變更,原來的知識結構跟思維方式老化,對市場的變化反映比較遲鈍,沒有靈活多變。對於新的知識也沒有年輕人接受的快了。所以自己做不了的,必須大膽啟用年輕人。”

柳傳誌在聯想發展壯大的過程中知道自己的不足,難以跟上時代的變化,於是大膽啟用年輕人,事實證明了他這一做法的正確性。其實,不光是現在,在古代,很多人有自知之明。想當初介子推跟隨重耳流離國外,曆盡千辛萬苦,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可是當重耳回國做了君主,賞賜了許多有功之臣,卻忘記了賞賜跟他一起同甘苦,共患難的介子推。當別人在介子推麵前說重耳應該賞賜他的時候,介子推心平氣和地回答:“一個國君,日理萬機,不可能每件事都想周全。再說我是個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在陪主公度過難關的時候還能發揮點特長,如今是治理國家,我這樣的粗人也無能為力,我是個有自知之明的人,不能責怪他人。”

古代唐太宗說得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每個人都需要找一麵鏡子,常常在鏡子裏看看自己,不自負,不自滿,不武斷,不固執,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更進一步。反之,一個人沒有自知之明,自恃才高,目空一切,做事一意孤行,那一定會在前行的路上遇到大的坎坷。明智的人,經常發現別人的長處,並且很好的利用。人無完人,但是無論優點還是缺點都不重要,關鍵是有自知之明,這時做人的智慧,人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企業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