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河穀煙霧事件
馬斯河穀煙霧事件是一次發生於20世紀的最早記錄下來的大氣汙染慘案。在比利時邊境的馬斯河旁邊有一個叫做馬斯河穀的地方,這個河穀長24千米,中部是低窪地區,兩邊則有高百米的高山,使得河穀處在了狹長的盆地之中。就是在這樣狹長的河穀裏,卻建立了13個工廠,加上當時比利時的大霧天氣,使得馬斯河穀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流層。按照一般的氣候原理,氣流上升越快,氣溫則越低,但河穀的特殊地形和氣候使氣溫發生了逆轉現象,底層的空氣溫度反而比高層的溫度還低。逆轉的大氣層抑製了煙霧的升騰,工廠排放的大量煙霧也無法消散,有害氣體在河穀中越積越多,從1930年12月3日開始,河穀工業區數以千計的人們發生了呼吸道疾病,一個星期後,有60多人死亡,連許多家畜也死去了。這次事件曾轟動一時,成為大氣汙染釀成的慘案之一,為人類敲響了警鍾。
多諾拉鎮煙霧事件
多諾拉鎮是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以南30千米處的一個小鎮,坐落在一個馬蹄形的河灣內側,被兩邊高聳的山體所包圍。該鎮是一個工業區,許多的煉鋼廠、硫化廠都建在這裏。這些工廠每天都會向天空中排放大量煙霧,使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刺鼻的味道,但卻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可在1948年10月26日至31日這幾天,情況有了不同,連續多天的大霧天氣使該地區出現了逆溫現象,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被封閉在山穀中而排不出去,空氣能見度極低,煙霧彌漫了整個多諾拉鎮。兩天後,持續的煙霧使得小鎮的6000人突發疾病,其中20人很快就死亡了,情況與馬斯河穀煙霧事件相似,調查結果都是由於工業排放煙霧造成的大氣汙染公害事件。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20世紀40年代初期發生在美國洛杉磯市的一次煙霧事件。洛杉磯是美國著名的風景旅遊區,擁有明媚的陽光、宜人的風景和適宜的氣候。但從20世紀40年代初開始,由於洛杉磯發展成為主要的工業城市,情況有了改變。每當晴朗的春秋季節,空氣中就彌漫著一種淡藍色的煙霧,人們一旦呼吸到這些煙霧,就會感覺非常地不舒服。到1970年時,約有75%的市民患上了紅眼病,許多老人都因為呼吸衰竭而死亡。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這種煙霧叫做光化學煙霧,是由於汽車尾氣和工業廢氣的排放被紫外線照射後發生化學變化而形成的,是一種有毒的煙霧。
倫敦煙霧事件
倫敦煙霧事件是發生在倫敦的一次嚴重大氣汙染事件。從1952年12月5日開始,在長達5天的時間內,逆溫層籠罩在倫敦市的上空,市區內分布著的以煤為主要能源的火力發電站所排放的煙霧無法排向高空,蓄積在城市的上空,引發了大量家畜死亡。據統計,在連續四天的時間裏,倫敦死亡人數達到了4000人,呼吸道疾病發病率也有了顯著的增長。這次事件共造成多達12000人因為空氣汙染而喪生,但也推動了英國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
神通川骨痛病事件
神通川是一條流淌在日本中部地區赴汕平原上的河流,自古以來就滋潤著兩岸的肥沃土地,是沿岸居民賴以生存的淡水資源。但從1931年開始,這一流域出現了一種骨痛病,患者大多數是女性,病症表現為渾身疼痛難忍,呼天叫地,疼痛而死,慘不忍睹。這些患者因骨骼病變,導致長期臥床,營養不良,最後發生腎功能衰竭及感染而死亡。後經過長期調查發現,這種病原來是來自神通川上遊的神岡礦山廢水引起的鎘中毒。神岡礦山從1913年開始煉鋅,並且長期將沒有經過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進神通川,汙染了當地居民的水源,導致骨痛病的出現。雖然受害者家屬通過法律手段得到了礦山工廠的賠償,但此事件對當事人及其家人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
四日市煙霧事件
四日市煙霧事件發生在1961年的日本四日市,是一起重大的汙染事件。
自從1955年以來,四日市的石油冶煉和工業燃油產生了大量的廢氣,這些廢氣嚴重汙染城市空氣,並形成了重金屬微粒與二氧化硫組成的硫酸煙霧。這種有毒的煙霧導致了當地大範圍的哮喘病發作,到1967年,一些患者不堪忍受病痛的折磨而自殺。至1972年,該市共確認哮喘病患者達817人,死亡10多人。
水俁病事件
水俁病事件是發生在日本熊本縣水俁市的一次重大汙染事件。1953至1956年間,日本熊本縣水俁市含甲基汞的工業廢水汙染水體,導致水俁灣海中的魚中毒,而人在食用毒魚後也受到了毒害。1972年日本環境廳公布:水俁灣汞中毒者達到了283人,其中有60人死亡。
日本米糠油事件
日本米糠油事件是發生在日本北九洲市愛知縣一帶的重大汙染事件。日本北九洲市愛知縣一帶有許多生產糠油的工廠,其采用的技術多是用多氯聯苯作脫臭工藝中的熱載體。1968年3月,由於工廠生產管理不善,使多氯聯苯這種有毒物質混入了米糠油,人們在食用後中毒。據統計,患病者超過1400人,至七八月份,患病者超過5000人,其中16人死亡,實際受害者約13000人。
勒甫運河事件
勒甫運河事件發生於美國紐約州一條早已被填平的叫做勒甫運河的舊河道上,其那時是幾百戶住家和一所學校的所在地。在1978年夏季的一次大暴雨之後,許多鏽蝕不堪的圓桶從地底下冒出來,並發出令人窒息的氣味。原來,桶裏裝著好多種化學毒物,一場暴風雨把它們衝刷出來了。後來經過分析證實,有82種化學品流散到空氣中,其中11種可能致癌,汙染麵積約數平方千米。最為可怕的是,這裏的居民中很多人的白血球大量增加,流產率非常高,並陸續發現了五個畸形胎。
原來,勒甫運河被一家名叫胡克的化學公司於1953年收購後,變成了化學垃圾堆放的場所。雖然,其在最後填平後被以低價賣給政府,建設成為一個住宅區,但悲劇還是在25年後發生了。當時的總統卡特稱此事件為“當代最可悲的發現之一”。
三裏島核泄漏事件
1979年3月28日,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三裏島核電站發生曆史上最嚴重的核泄漏事件。然而,由於核電站的各項防護設施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因此事故對周圍環境和居民沒有造成任何危害和傷亡,也沒有發現明顯的放射性影響。但事件發生後,還是使整個美國舉國震驚,核電站附近的居民非常驚恐不安。據統計,在事件發生後,約20萬人撤出這一地區。美國各大城市的群眾和正在修建核電站的地區的居民紛紛舉行集會示威,要求停建或關閉核電站。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政府不得不重新檢查發展核動力計劃。
博帕爾毒氣慘案
1984年12月3日,在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爾市,美國聯合碳化物公司開辦的一家農藥廠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毒氣滲漏事故。這次事故使2500人喪生,3000人瀕臨死亡,約有10萬人終身殘疾。
切爾諾貝利事件
1986年4月26日,位於現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發生核泄漏事故。核泄漏過程持續了10天,核反應堆泄漏出的大量鍶、銫、鈈等放射性物質散到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以及其他歐洲國家,事故導致31人當場死亡,上萬人受到核輻射而得病,至今仍有被輻射的婦女產出畸形胎兒的報告,且事後各國投入的經費和人力難以計算,從而釀成世界和平利用核能史上的最慘重災難。
上海甲肝恐慌
1988年初春,整個上海市籠罩在一片惶恐之中。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甲肝患者超過了35萬人,當31人死亡的消息傳出後,一時間甲肝大流行的傳聞和謠言滿天飛,上海地區人們的恐慌心情不斷蔓延,甚至擴散到了周邊城市。到1988年3月初,疫情基本上得到了控製。這次甲肝恐慌事件源自於1987年底的一場痢疾流行。據調查,拉肚子的患者中絕大多數都吃過毛蚶,其吃法也很簡單,僅僅是將毛蚶在熱水中燙一下,這樣生吃的後果就使吸附於毛蚶腮上的大量的細菌包括甲肝病毒進入人的體內,從而導致疾病。這次疫情之後,上海市民的衛生習慣有了很大的進步,上海市整體的公共衛生條件也得到了全麵的提高。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發生於1987年5月6日,最初火源是林場作業工人違反規定吸煙扔煙頭和違反防火期禁止使用割灌機並導致割灌機跑火而造成的,肇事人員在起火後均已抓獲。這次火災是我國建國以來發生的最大一次森林火災,造成了重大的損失。當時,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爾木和塔河四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大火持續燃燒了21天,著火麵積達到了101萬公頃,其中著火的森林麵積達56萬公頃,受災群眾5萬多人,死亡193人,受傷226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人民幣。
海灣戰爭綜合征
“海灣戰爭綜合征”是一種在高技術戰爭迫壓下,由於遭受武力打擊和心理打擊而發生的心理疾病。據調查,參加過海灣戰爭的成千上萬的美英士兵都患上了這種複雜的心理疾病,表現出頭暈、四肢無力、記憶力降低等複雜的病理表現,而且這種心理疾患具有傳染性,如果不能得到及時治療和遏製,將會對部隊戰鬥力造成致命性的打擊。
蘇門答臘森林大火
2006年10月9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一起重大的森林大火事件,其火災原因是當地農民旱季燒荒而引起的。這次火災有500多個著火點,撲救工作進展艱難,大火燃燒森林後產生出大量的煙霧,不僅造成當地能見度大幅降低,還造成新加坡、馬來西亞的空氣質量下降,多個航班被延誤。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
1998年長江特大洪水是我國長江流域發生的一次曆史上罕見的特大洪水災害。這次洪水是由1998年6月下旬長江流域連綿的大雨而造成的,短短十幾天的時間,長江幹支江湖水勢暴漲,直逼曆史最高水位。這次洪水災害有非常大的破壞力,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經過數百萬軍民的殊死拚搏,終於取得了抗洪搶險的勝利。
自然保護
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相比,人類占盡了天時地利,力量強大,成為萬物之靈,左右著其他生物的命運。可盡管如此,人類始終是自然循環中的一環,自然界一旦被破壞,災禍最終仍會降臨到人類的身上,如今日益嚴重的生態危機已經印證了這一點。可見,自然保護的工作刻不容緩,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本身。因此,自然保護已經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聯係在了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這也是人類生息繁衍並使人類文明延續下去的必然抉擇。
自然保護
自然保護指的是對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的保護,其含義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在狹義上,指保留某些地區在不受外界影響,特別是不受人類活動影響的自然狀態下供人類觀賞、供科研及從事保存物種資源的工作;在廣義上,指的是以保障人類長久的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對一切自然資源的妥善保護和合理開發,以便更好地為人類服務,達到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自然環境與人類發展和諧共進的狀態。自然保護主要包括土地資源保護、水資源保護、生物資源保護、礦產資源保護和典型景觀保護六個方麵。
汙染源控製
汙染源控製指的是針對製造汙染成分的經濟與生產部門製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運用技術、經濟、法律、管理等相關手段和措施,對汙染源進行監督、控製、技術革新以達到少排汙或不排汙的狀態。控製汙染源的具體措施有:製定排汙標準,控製汙染物排放,對於汙染嚴重的生產企業可以采取暫停營業甚至取締的措施。
消煙除塵
煙塵是燃煤和工業生產過程中排放出來的固體顆粒物,一旦進入人體就會引發各種呼吸道係統疾病,而且會造成大氣環境汙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空氣和環境質量,人們不斷改進燃燒設備和工業生產工藝,主要采取機械除煙塵技術、吸附與吸收除煙塵技術、靜電收煙塵技術、催化處理技術等措施來達到消煙除塵的目標。
節水技術
節水技術從字麵意思上來看,指的是節約用水的技術,從內涵上理解,它不隻包括了節水的技術,還包括對水資源的保護、控製和開發,並保證人們生產生活及經濟活動的最大利益的技術。具體措施包括:工業節水技術、汙水處理技術、減少管網漏失技術、水價調節、開展節水工作等方麵。
消聲技術
近期一項環境監測報告表明,全國有近2/3的居民在噪聲超標的環境中生活和工作。噪聲汙染的問題已經成為居民們最為關注、反應最強烈的環境問題之一。為了消除噪音汙染,消聲技術不斷發展,主要包括隔聲和吸聲,如在建築物表麵運用玻璃棉、礦棉、膨脹珍珠岩、穿孔吸聲板等隔音材料。
垃圾填埋處置
垃圾填埋處置是城市垃圾最基本的處置方法,這種方法是利用坑窪地帶填埋城市垃圾,但要求有完善的環保措施。如場底防滲,滲濾液處理和每天覆土要達到環保要求,這樣的垃圾填埋方法既可處置廢物,又可覆土造地,保護環境,並且沒有剩餘物。我國城市垃圾填埋的方法主要有:衛生填埋;壓縮垃圾填埋;破碎垃圾填埋。但是,對於汙染度大、對人類健康危害嚴重的廢物是不可以填埋處置的,而必須保存在特殊的容器中。如核廢料,必須用以鉛製成的容器來進行保存,防止其對人畜進行輻射。
農村新能源
農村新能源指的是利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豐富資源,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狀況及農民燒火、做飯、取暖的一項基礎性能源,它包括沼氣、秸稈氣、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的新型能源來代替不可再生資源。農村新能源的大範圍利用不僅解決了廣大農民的生活問題,充分利用了農村的資源,並且改善了農村環境汙染、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狀況,為農村經濟的進一步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