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我們有義務培養新一代鋼鐵人——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徐金梧教授的發言(1 / 1)

剛才柯老已經把我們學校的意思表達了。徐老師在我們學校學習、工作大概十幾年,對我們學校乃至整個學術界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今天我代表學校2萬多名師生員工向徐老師表示祝賀。徐老師文選的出版有兩重意思:一是記錄了一代鋼鐵人為我們國家鋼鐵工業的技術發展、技術進步所做出的貢獻;二是對我們新一代鋼鐵人的鞭策和做出了表率。剛才各位領導、專家都提到我們鋼鐵工業走到這一步後,下一個階段我們所麵臨的問題,其中包括技術創新、人才培養等。我記得徐老師對我們學校的領導一直強調兩句話:第一,我們學校的冶金鋼鐵專業一定要進入中國鋼鐵工業的主流,不要被邊緣化;第二,學校一定要有自主創新的技術。去年6月份新的行政班子成立以後,一直在思考學校辦學的模式,雖然有很多學校現在正在不斷地擴大,但我們對學校的定位,是走精品化、特色化、國際化的路線。

今天,我簡單彙報一下我們學校關於鋼鐵冶金學科建設的思路。學校大概從今年五六月份啟動一個16000平方米的冶金與生態大樓;除此之外,我們學校還將成立冶金工程研究院,不單是冶金學科,還包括機械、信息、自動化等不同學科,以及將搞材料的、軋鋼的一起整合起來成為鋼鐵冶金的研究院。

我們的辦學思路也做了很大調整,尤其是研究生的培養。我們跟寶鋼、鞍鋼、武鋼等很多冶金企業簽署了一批合同,在企業那裏成立我們的研究生培養工作站,與企業科研人員共同組建指導小組,我們每年派一定的學生到那兒去做實實在在的題目。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他們做的研究不是虛無飄緲的,同時企業也有這個需求;第二,這些學生搞得好的話,就可以直接留在那兒。這就是我們辦學模式思路上的調整。同時,我們也在積極爭取教育部的專項支持,用來重點發展國家有重大需求的學科。今天東北大學、上海大學也在,北科大也在,我們有義務培養新一代的鋼鐵人,接好老一代鋼鐵人的班,不辜負老一代鋼鐵人的期望和支持。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