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簡單,這些大企業在剝離了國防、軍事研究的責任和義務之後,他們要轉化為民用工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國家早早地拋棄了他們。普京決定改變這一狀況。他要這些先進的科技水平在世界市場上找回他們應有的位置。一個顯著的例子是,普京簽署總統法令,把俄羅斯國內大大小小的航天中心、機構並成一個,他們將集中力量,開始研發新一代民用飛機。同時在火箭、衛星發射等領域開拓更大的市場。
穩定償還外債。俄羅斯的外債問題由來已久。在蘇聯時期,為了顯示老大哥的慷慨,蘇聯先後向埃及、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安哥拉、伊拉克、古巴、尼加拉瓜、越南等國家提供了高達1000億美元的援助。這些援助中有的是無償的,有的顯示為債務。因此,蘇聯在當時是一個徹底的債權國。
不過,蘇聯龐大的軍事工業一直靠出售石油的收入養活,到20世紀80年代,石油價格下降,蘇聯開始為錢發愁了。此時,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西方國家樂於看到蘇聯的改革向前發展,因此,在向蘇聯貸款的問題上顯得很大方。戈爾巴喬夫也擔心過用什麼來歸還外債的問題,但他的幕僚告訴他說,從來就沒有人真正歸還過外債,需要還的不過是每年的利息。戈爾巴喬夫接受了這一建議,開始借債,不過這些錢都用在了日常的行政花銷中,沒有任何收益。
於是,到1991年的時候,蘇聯已經由一個純粹的債權國變成了欠債高達800億美元的國家。蘇聯國庫裏既沒有美元,也沒有黃金儲備,銀行門口排起長隊,他們是曾經在國外工作過的蘇聯專家,銀行裏有他們辛辛苦苦掙來的美元。最令人心酸的一幕是,戈爾巴喬夫屈辱地向英國首相梅傑求助,他請求後者給他15億美元的緊急經濟援助,以支付外債的利息,但被拒絕了。
新成立的俄羅斯聯邦宣布繼承蘇聯的所有債務。在20世紀90年代,為了支付每年的利息、支付工作人員的工資以及巨大的選舉消耗,葉利欽政府繼續向外國金融機構借貸。到2000年,俄羅斯的外債總額達到了1580億美元。不得不承認這是非常大的負擔。
早在1998年,一些經濟學家便預言說俄羅斯將很快破產,還好這一切並沒有發生。俄羅斯挺了過來。借助石油價格的增長,俄羅斯可以不用為支付利息而屈辱地向西方國家伸手,他們甚至還可以提前還清一些債務。僅2002年一年,俄羅斯便輕鬆地還掉了160億美元的債務。
另一方麵,普京政府還組織專門的外債機構,負責處理俄羅斯的債權和債務問題。到2004年為止,外國欠俄羅斯的債務一共是900億美元。該機構開展了切實而高效的工作,他們與這些債務國開展談判,試圖獲得一些償還以緩解本國的壓力。總之,外債已經不再是俄羅斯的夢魘了,雖然仍會麵臨很大的壓力,但至少,俄羅斯已經不再那麼容易“破產”了。
普京上台後,他采用更加靈活的方式與西方國家開展合作與交流。借助“9·11”事件,他改善了與美國的關係,而通過伊拉克戰爭,他與德國、法國等國家的領導建立了不俗的私人關係。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經濟交流越來越多,合作的領域逐漸擴大。另外,俄羅斯與中國、日本的合作都在不斷深化。其中尤以能源合作最為突出,普京政府正是用能源開路,在西歐、中國和日本開辟了一條經濟共贏的道路。
2000年年初,俄羅斯著名學者尼基塔·莫伊謝耶夫辭世。這位睿智的老人在很多領域都作出了非凡的成就,他還是很多國際經濟合作方針的提出者。可惜,他的觀點在葉利欽時代並沒有得到重視。在他的最後著作中,他寫道:我今天無法成為樂觀主義者,我們還有很多機會,但我不相信我們能把握住並好好利用。因為,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必須有足夠的智慧,要拋開政客作風和個人私利,抱著為俄羅斯及其人民服務的真誠願望;他還要善於審時度勢,抓住機會,把人民召集在克裏姆林宮周圍;他需要有相應的綱領,有在人民中間享有威信的政黨支持……但我很難想象,這樣的情況會在近期內出現,所以,我並不樂觀。
可惜這個老人沒有看到,普京的表現正和他的描述相符,在把握國際經濟動態方麵,普京展現出驚人的洞察力和行動能力,正是他的這一特性才使得俄羅斯經濟不斷融入世界經濟進程,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分得越來越大的蛋糕。2008年6月,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稱,當年年底前雙方將就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一事達成協議。這代表著俄羅斯的“入世馬拉鬆”終於看到了盡頭,在那兒,等待他們的將是一個新的起點,更多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