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總理普京,以退為進(2 / 3)

普京陷入了一個自己給自己設下的難題。總統本就擁有極大權力的俄羅斯在他手裏變得更加集權,克裏姆林宮的魔力更加突出,無論選擇了誰,都會贏得俄羅斯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因此,選擇一個領導人就等於選擇國家的方向。而普京巨大的影響力,使得他的每一句相關的話,都可能影響俄羅斯民眾對未來領導人的選擇。

這在2008年的大選中已經得到了證實。得到普京支持的第一副總理梅德韋傑夫成功高票當選為俄羅斯第三位總統。當時梅德韋傑夫才42歲,是普京的校友及同門小師弟,可以說是普京看著成長起來的。俄羅斯百姓不管這些,他們認為普京選定的人沒錯,普京支持誰就是誰。

梅德韋傑夫當選為總統後,立即簽署了第一份總統令,任命普京為政府總理。這是他對先前講話的交代。之前,他在一次集會中表示,當選之後他會邀請普京出任政府總理,國家不應該失去這樣一位領導人,他可以繼續為俄羅斯、為人民工作。普京當時並沒有反應,幾天以後,他通過另一位第一副總理、國防部長伊萬諾夫表示,這一建議可以考慮,但目前並不會作出決定。

2008年5月,梅德韋傑夫正式成為俄羅斯總統,而普京則轉為政府總理。他們成功實現了“領導—下屬”的轉化。當然,大部分人認為他們之間的地位並沒有發生變化,普京依然是俄羅斯的“老大”、“一哥”,而梅德韋傑夫則不可避免地淪為“傀儡”。還有人擔心,俄羅斯“名譽歸總統、責任歸政府”的傳統會使得擔任政府總理的普京承擔更多的責任甚至是“惡名”,從而對他的個人聲譽產生影響。

無論如何,至少普京繼續留在俄羅斯聯邦,留在莫斯科,繼續在國家的核心集體內為人民服務,繼續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俄羅斯的複興進程。此時出任總理,唯一的使命就是為國家效力,他已經準備好了。

“他是一個好小夥子”

早在2002年的時候,美國總統布什訪問俄羅斯。在總統會談後的記者招待會上,布什用他自己的方式誇獎了俄羅斯總統。他說:“普京總統非常有才幹,他作為民族領袖,成功地結束了兩大國的對抗時期;作為國家元首,成功地發展了俄羅斯經濟。總之,他是一個好小夥子。”

但普京並沒有因為布什的誇獎而放棄他的立場。有記者問兩位總統:“為什麼不是銷毀所有導彈,而是將之封存起來?”這位記者指的是兩國總統剛剛簽署的有關削減核彈頭的協議,經過一番痛苦的商談,他們同意把雙方的部分核導彈先封存起來。布什說:“在非常短的時間裏我們將6000枚彈頭減少到1200枚,武器已經不再相互瞄準。這就很好了,至於10年後的事情,誰知道呢?誰知道到時的兩國領導人將作出什麼決定?”普京的回答則很鮮明地表達了他的立場,顯而易見,他對協議並不是很滿意:“我們認為銷毀彈頭更合適。與此同時,我請大家注意一個情況,任何手拿武器,哪怕是獵槍的人都知道,應該讓它退出彈藥,遠離人群,而不是裝上彈藥,用手指壓著扳機。”

上邊的例子充分展現了兩位總統的個性。小布什表現得更加感性,他習慣於直接表達出他的感情。從他多次的話語可以看出,他的確是由衷地對普京抱有好感。從1999年普京在國際舞台上初次露麵到2002年與小布什會談,普京僅僅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便征服了全球各大媒體,成為媒體追蹤的焦點人物;另外,他還成功地與美國、德國、意大利等政府領導人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實在令人歎服!

除此之外,普京的超強魅力還不僅僅局限於國內,在每個國家都有他的大批粉絲。2003年,普京訪問保加利亞。一天晚上,他與夫人一起觀看了為慶祝俄羅斯—保加利亞友誼周而舉辦的音樂會,在舉辦地索非亞國家音樂廳,有一位衛生間的管理員,是個上了年紀的婦女,她精力充足,非常活躍,同時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普京的追隨者,聽說普京到場,她冒著被解雇的風險免去了所有俄羅斯代表團成員的如廁費用。按照一般的規定,她應收取每人列瓦。在第二天安排的簡短散步、接近市民環節中,一位戴著白色帽子的老婦人朝著普京高喊,我愛您!為此,普京有些羞怯地紅了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