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埃深處07(1 / 1)

第一卷評論 第7章《濕生活》的釋放

在那裏/人們平靜地,隱秘地/痛苦著,喜悅著/活著,死著/和所有的地方,一樣

昨天,我花了幾乎一個下午的時間,將田耳的《濕生活》一口氣看完。老實說,這段時間自己很少看小說了,接觸較多的是閑雜類、調侃類的豆腐幹。因為覺得心情不是很好,需要的是幽默式的調劑,而無法將心沉入到文學作品裏。我個人以為:看書,是需要用心沉進去的。沉進去了,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圖和作品的精髓,也更能與作者產生共鳴。

田耳是何其人,我並沒有聽過,看過他的作品後才仔細看了一下簡介,居然是一個比我小幾歲的鳳凰人。一提到鳳凰,就不由不憶起沈從文,那個“鄉土文學之父”,那個用文字將自然與生命美好和諧地融合在一起的鳳凰人。

《濕生活》卻是一部與沈從文鄉土文學風格迥異的作品,雖然故事發生的背景也在閉塞的村鎮裏,主角也是那些幾乎把腳踩在泥土裏的人們,當然,教師除外。可是,田耳更多采用的是講述式的手法,夾雜白描,一部作品幾乎不帶任何感情地走到結尾。當讀者看完後,卻留給讀者百感交集的感慨。至少,我在看完後思緒還一直在作品裏糾結,以至於夜間躺在床上還是不能釋懷。

《濕生活》的故事其實很簡單,幾個年輕的鄉村老師守在寂寞的講壇上,因為待遇低下和農村貧困生拖欠學費導致工資無法按時發放,他們熬到三十多歲了都還找不到伴侶。其中一人以整學生為樂,以此打發無聊又無望的生活;一人則以賭博為業,同時憑借自己的帥氣外表遊弋於各種女人之間;故事的講述者呢,則是一個依然徘徊在文學邊緣的“詩人”,詩意地過著他的“濕(詩)生活”。在他們教的學生中,女生開始漸漸發育,她們慢慢凸起的身體一方麵讓寂寞的老師心旌搖動並藉此意淫,一方麵讓同樣開始發育的男生蠢蠢欲動。早戀的種子不會因為土地貧瘠就一直冬眠,在老師的意淫中,那些種子衝破堅硬的泥土也開始發芽。當那位以整學生為樂的老師終於在數次對村姑的偷窺後發現自己的目標並且舉全家之力死纏爛打,將那位昔日的漂亮學生今日的美麗村姑成功轉變成自己的女友,而那位遊弋於眾多女人中的帥氣老師卻也因酒後糊塗導致一位醜女懷孕。故事發展到這裏,除了“詩人”外,其他兩個百無聊賴的老師似乎都有了歸宿:一個抱得美人歸,一個即將娶醜婦。可是,生活就是這麼地出人意料地充滿變數。峰回路轉中,美麗村姑跟帥氣老師突然一起消失了,留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村姑男友和望眼欲穿的已經懷孕的醜婦。故事發展到這裏應該是接近尾聲的時候了,可是,更加出人意料的事情還在後頭,一向吊兒郎當的學生被推薦上高中,而一貫成績優良的學生被迫輟學。最終,吊兒郎當的學生一改壞學生的毛病居然考取了大學,成績優良的學生輟學後混跡於社會,他們共同的女同學徘徊在兩個人中間,終於導致一場血淋淋的凶殺悲劇:優異學生將移情別戀的女友在街上當中砍死,而吊兒郎當的學生在最關鍵的時候隻顧自己逃跑,將女友丟在血泊中。故事到這裏戛然而止,而女學生的血還在地上流淌……

看完整部作品後,正是黃昏的時候。冬日的夜來得很早,我帶著滿腔情愫走在街燈漸次亮起的街上,眼前總晃著一具玲瓏精致的屍體,那具屍體還散發著少女青春的芬芳,可它的上麵卻寫著兩個大大的字:劇終。而在劇終這兩個字中間,眨巴著兩顆大眼睛,那眼睛裏同樣寫著兩個大大的字:為啥?

也許,人生就是這般無奈,在劇終的時候我們還不知道為什麼會走向這樣的結尾,而當我們真的走到了結局,曾經芬芳過的生命是否已經明白一路走過來的意義?

2009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