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寫指導語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按照實驗的目的和要求,確定指導語的內容。指導語既要說明實驗內容,又要向被試提出要求,使被試看了或聽了指導語後,都能作出相應的反應。
二是指導語要標準化。在實驗過程中,同一指導語要前後一致,不要中途隨便更改詞句或用詞。用磁帶錄放指導語是指導語標準化的一種好方法。
三是指導語要簡單明了,用詞準確,通俗易懂,不用專門術語,更不要模棱兩可。
二、實驗研究的程序
研究程序是指整個實驗研究進程所經過的步驟。在進行實驗研究前,首先要確定研究什麼問題,驗證什麼關係;然後考慮選用實驗方法,製定實驗計劃;再按照製定的實驗計劃,進行實驗、觀察和記錄;最後,對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作出結論。
1.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研究的問題來自客觀需要。發現問題的途徑是多方麵的。有時是在觀察中發現的,有時問題是從理論中發現的,有時問題又是通過閱讀前人研究寫出的文獻而發現的。問題發現後,對問題產生的原因或條件是什麼還不明確,必須進一步根據已知的事實和相應的科學理論作出假設,預想到什麼是引起問題的原因或條件,給發現的問題提出假設。
2.選定實驗方法,進行實驗設計。在實驗問題確定、實驗目的明確後,接下來就要考慮使用什麼方法,怎樣選定被試,使用什麼實驗材料以及實驗儀器等問題。在選定實驗方法時,如何選定被試至關重要。由於不同年齡、性別,不同教育、社會背景,不同思想、意識,不同智力、才能的人,對同一刺激會產生不同的反應,因此在心理實驗中,必須嚴格按照研究目的從總體中選擇的樣本,實驗結果才具有普遍意義。
方法選定後,接著進行實驗設計。這步工作的目的,是為了嚴格控製實驗條件,使實驗結果不受無關因素的影響,以提高實驗的科學性。
初步選定實驗方法,擬定實驗設計後,往往還需要經過預試的檢驗和修訂。當然,預試隻需要少量的被試,進行小規模的試驗。這些被試一般不再作正式實驗的被試。
3.執行實驗計劃,做好觀察記錄。計劃擬定並經預試修正後,就進入正式實驗階段。執行實驗計劃,主要是嚴格控製實驗條件,如控製和調節實驗的強度,刺激的空間配置,刺激呈現時間、條件或呈現次數等。另外,還必須檢查呈現刺激的儀器裝置,以免中途發生故障或出現無關刺激。在嚴格控製實驗條件的同時,要認真觀察和記錄被試的反應。被試反應的指標、量度主要有刺激的強度、反應時、潛伏期、反應頻率、反應的持續時間、反應強度、完成量、錯誤率、達到一定基準所需要的練習次數以及言語報告等。指標、量度的選擇,必須考慮其有效性、客觀性、數量化、可靠性和可辨性。實驗記錄應盡可能采用自動化的科學儀器,如錄音機、攝像機、行為描記器等,同時作精簡的筆記。
4.整理分析實驗結果,作出恰如其分的結論並撰寫實驗報告。這是實驗研究的最後一步。首先將實驗中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處理,分析實驗條件與相應的心理反應之間的函數關係,經過推理統計的考驗,得出恰如其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不能肯定原來的假設,就必須全麵深入檢查實驗設計和實驗過程,看是否已嚴格控製無關因素和各種誤差,還要檢查統計過程中有無計算錯誤或書寫錯誤,找出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
實驗結果經統計分析處理後,還要與過去的研究結果和有關理論進行對比分析,然後寫成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