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昭君,元帝立即翻那美人畫冊,終於在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細細一看,原來昭君眼下多了一個疵點,掩蓋了昭君的容貌。皇帝大怒,下令將那個弄虛作假的畫師毛延壽殺了。再說元帝,因為思念昭君,一病不起,五個月後就死了。
以上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昭君出塞的故事。
關於王昭君的傳說中,一切“悲劇”的源頭來自宮廷畫師毛延壽這個“奸臣”。京劇上就有“罵一聲毛延壽賣國奸臣”“你不該投番邦喪盡了良心”。並且認為他被殺得恰到好處。
不過,在正史中根本找不到毛延壽這個人。《漢書》隻說“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禦,積怨”,並未提毛延壽作偽的事。事實上,皇宮是美人窩,如果沒有特殊的際遇,從民間選來的王昭君見不到皇帝是非常正常的事。而史書中也根本看不到王昭君對西漢宮廷和皇帝的戀戀不舍,相反,卻看出了她的大徹大悟、自願脫離。
漢元帝時,宮女為取寵皇帝,用重金賄賂畫工,畫工向宮女索賄的情節,來源於西晉葛洪寫的筆記小說《西京雜記》。這筆記是好事文人掇拾而成的雜記,不一定符合真實曆史。《西京雜記》等文學作品將毛延壽與王昭君聯係在一起,可能因為當時西漢政府恰巧處決了一批宮廷畫家,毛延壽是其中之一,而毛的畫技最高的原因吧。
關於王昭君的結局,有一種說法是,王昭君到了塞外後,日日思念中原、思念皇帝,鬱鬱而終,甚至自殺而亡。
事實上,王昭君是享盡了頂級待遇。她與呼韓邪單於非常恩愛,被封為“寧胡閼氏”,二人所生的兒子伊屠智牙師被封為右日逐王。婚後三年,呼韓邪去世,嫡子雕陶莫皋繼位,依照匈奴汗國的風俗和律法,嫡子有跟庶母結婚的義務,於是王昭君再嫁給新皇帝。二人年齡相當,新單於更加愛慕王昭君。兩人共同生活了11年,王昭君繼續當皇後,跟新單於又生了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匈奴貴族。
由於王昭君的原因,匈奴和漢族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後來因為王莽篡權,匈奴單於認為他不是劉氏子孫,於是邊疆再重起戰端。
關於昭君的結局,在漢民族的版本中都是悲劇,理由是:王昭君被毛延壽這個小人所害,被迫遠離故土。就算她贏得了單於和匈奴牧民的尊敬和愛戴,但是,一個聰慧的水鄉女子怎麼可能和蠻人有共同語言呢?而漢元帝與王昭君之間則是一種回腸九轉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人們就是在這種心結中感歎著王昭君的悲慘命運。
然而,我們不得不打斷延續了千百年的一廂情願的意淫。首先,王昭君與漢元帝之間的愛情根本沒有可信度。漢元帝麵對絕世美女,產生刹那間的眩暈是可能的,但絕不可能產生愛情。並且,就在王昭君辭行之後五個月,漢元帝就死了。如果王昭君留下,哪有幸福可言。事實上,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於,她的幸福才真正開始。在廣闊的塞外,她獲得了豐富的愛情和人生溫暖。
王昭君的幸福是她敢於舍棄得來的。她的故事告訴仍在為了爭奪一個男人而苦戰的女性們:隻要不在一棵樹上吊死,手裏就是一盤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