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粗鄙的霍顯和倒黴蛋淳於衍(2 / 3)

霍顯聽說皇後死了大喜若狂,並且重謝了淳於衍。不過,毒死皇後的陰謀還是泄漏了。泄漏可能出自淳於衍之口,史書上記載,淳於衍總是在人前顯擺自己是霍家的“功臣”,再加上她在皇後死後突然暴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她立了什麼功,效了什麼勞。當然,秘密也可能是霍顯為了顯示自己的法力無邊,不經意說出去的。更大的可能是許平君死時的慘狀引起了劉詢的注意,於是劉詢下令徹查。包括淳於衍在內的有關人員全部被捕,投入監獄。消息傳到霍顯耳朵,她開始發慌。殺人滅口已經來不及了,走投無路之際,她隻好把內幕告訴霍光。霍光一聽就汗流浹背,質問她為什麼不先跟自己商量。霍顯泣道:“生米已煮成熟飯,懊悔也沒有用。你大權在握,隻有趕快想辦法挽救危局,第一件事就是馬上釋放淳於衍,她如果被囚得太久,認為我們不照顧她,抱著同歸於盡的決心,我們霍家就完啦。”

這個時候,霍光再正直無私也隻能這麼做了。假如他自己主動地揭發這場罪行,他的妻子必死無疑,更重要的是,這會讓他的政敵作為攻擊的把柄,到時候自己也可能牽連在內。於是,他晉見劉詢,一臉正直地建議劉詢放了那些人。劉詢畢竟年輕,一方麵懾於霍光的權勢,另一方麵一時也找不到皇後被謀殺的證據,隻好放人。霍顯的女兒霍成君在母親和父親的努力下當上了皇後。

劉詢和霍成君的感情很好。霍顯看到眼裏,喜在心頭。一心盼著女兒生下兒子,就是正式的皇太子,而她就是未來皇太後的娘。然而,就在霍成君當皇後的第三年,霍光去世。對國家而言,是巨星隕落;對霍氏家族而言,是靠山倒塌。始終在霍光權威籠罩下的劉詢終於解脫了。他先是封許平君的父親許廣漢為侯,又立許平君生的兒子劉奭當皇太子。霍顯得到消息後,“恚怒不食,嘔血”。她不但為自己當不成未來皇帝的祖母而生氣,更重要的是,如果許平君的兒子日後當了皇帝,並發現自己的母親是被毒死的,一定會追根究底,到時霍家就要大禍臨頭。一想起來,霍顯不由得毛骨悚然,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為了斬草除根,她要女兒去毒死劉奭。

劉奭當時隻有8歲,要毒死這樣一個毫無防範之心的孩子本來易如反掌,可是,這樁謀殺案並沒有成功。一是因為20歲的霍成君還不足以擔任殺手的“重任”;二是劉奭的保姆忠心耿耿,不讓劉奭吃別人的東西,如果非吃不可,保姆先嚐,試驗是否有毒。結果,霍成君幾次下手,都未得逞。

然而,陰謀一經發動,就會露出蛛絲馬跡。事情終於傳入劉詢的耳朵,他察言觀色,也看出霍成君對劉奭不利,再聯係到前妻許平君的暴斃,以及宮廷內外的傳言,他幾乎可以確定其中必有可怕的內幕。此時他還不敢公開與霍家作對,但已決心采取行動。

當時霍光雖死,但他的家族勢力已經深入到整個中央政府的每一個重要角落,尤其是他們掌握了軍權和領尚書事。領尚書事是一個關鍵角色,凡是呈送給皇帝的奏章,都要領尚書事先過目,如果認為它可以,才把正本拿給皇帝看,否則就會被退回或扣留。皇帝就像瞎子,隻能看到“領尚書事”想讓他看的東西。再加上,皇帝沒有兵權,想動搖霍氏家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可是,外力雖然對霍家沒轍,但其內部卻先腐爛了。長期富貴和權勢使霍氏家族徹底腐化。首當其衝的就是霍顯,她公然與家奴馮子都私通,並且在京城大肆修建家宅。霍家的生活窮奢極欲,所用的馬車都用黃金作為裝飾,輪子用絲棉包裹,坐在上麵,毫不顛簸。

更要命的是,霍顯及其子女、女婿們,都自負地認為他們的權勢是鋼鐵鑄成的,就連皇帝也不放在眼裏。霍家的奴仆,也狗仗人勢。有一次,霍家的奴仆跟禦史大夫魏相的奴仆為了在路上爭道,起了衝突,霍家的奴仆火冒三丈,認為簡直是奇恥大辱,乃大發神威,一直打到禦史府,要拆掉大門,那些可憐的禦史們,隻好跪在地下,向他們叩頭求饒,事情才算罷休。

霍氏家族已跟所有非霍氏係統的人為敵,其中包括皇帝劉詢。劉詢明裏暫時無法與之抗衡,便慢慢架空霍家,將霍家的人從重要職位上一一移走。如果霍氏家族夠警覺的話,他們應該發現形勢的嚴重,略加收斂,還有苟延殘喘的可能。可是恰恰相反,他們愚蠢地采取了報複行動,想重新獲得權力。可惜,霍家這幫紈絝子弟根本沒有這個能力。

霍家的失勢是顯而易見的,於是,彈劾和揭發霍家的奏章、報告越來越多,霍氏家族大起恐慌。這時有個叫張赦的人給霍家出主意,讓他們說服太皇太後廢了皇帝劉詢。太皇太後是霍光前妻女兒的女兒,論起來,也是霍顯的外孫女。問題是,當霍氏家族掌握兵權的時候,這不失為好主意,如今,便是餿主意。更糟的是,這個餿主意竟被霍家的馬夫聽到,不小心泄露出去,並且傳到劉詢的耳朵裏。雖然這事因為牽連到太皇太後,最終不了了之,但留下了不利於霍家的口供,劉詢趁機再削霍家的權力,至此,霍氏家族幾乎全都被逐出權力中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