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相如早就聽說過卓文君的豔名,隻是苦於無緣相見,所以他這首琴曲顯然是有意唱給卓文君聽的。
有人認為,這場酒宴是司馬相如和王吉策劃的一個陰謀,謀的就是卓王孫的掌上明珠——卓文君。當然事實是不是這樣,隻是猜測,但是卓文君的春心卻的確被司馬相如挑動了。
酒宴結束之後,司馬相如派人用重金買通卓文君的侍女,宛轉向卓文君表達了愛戀之意。兩人近在咫尺,鴻雁傳書,一來二去,感情日漸深厚。一天夜裏,勇敢的卓文君終於不顧世俗和禮教的約束,與司馬相如私奔回成都。卓王孫一聽女兒私奔,氣不打一處來,公開表示不給女兒一分錢財。
到了成都,卓文君才發現,司馬相如太窮了。兩個年輕人立即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與窘迫。卓文君自幼長於豪門,富日子過慣了,哪裏受得了窮?她建議司馬相如和自己回臨邛,在那裏,哪怕是向她的兄弟們借點錢,也足以維持生活,何苦在這兒受窮呢?最後,司馬相如同意了愛妻的意見。
兩人回到臨邛後,湊了點錢開起個酒店。卓文君親自站台賣酒,司馬相如則係著大圍裙,和夥計們一塊兒洗碗打雜,當起了店小二。當地人聽說首富的女兒、女婿當街賣酒,都去看熱鬧,卓王孫覺得實在丟人現眼,因此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卓文君是個聰明人,想來他們兩個這麼做可能就是有意讓卓王孫丟人。果然,卓文君的兄弟和長輩紛紛從中斡旋,勸說卓王孫說,文君畢竟是你的女兒,你家中又不缺錢,再說文君已為人妻,司馬相如也算個人才,還是王縣令的座上賓,你又何必不依不饒呢?
卓王孫萬般無奈,隻好花錢消災,拿出一大筆錢,讓他們趕緊關門走人。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一拿到錢,立即關閉酒店,打道回成都,買田買地,富甲一方。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傳奇佳話,從此千古流傳。
然而,兩人並沒有像童話故事那樣“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有了錢,司馬相如和卓文君著實過了一段太平歲月,兩人感情愈來愈好,不過,司馬相如不事生產,又別無長技,坐吃山空,終於生活又走到了絕境。卓文君並不灰心,她知道司馬相如是有才華的。果然,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司馬相如為漢武帝失寵的皇後陳嬌撰寫了一篇《長門賦》,轟動長安城,也深深打動了漢武帝。漢武帝召司馬相如入京,又連續有佳作出世,一時間聲名大噪。後來,他又奉命去巴蜀任職,對開發西南夷作出了卓著的貢獻,官運開始亨通。而此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感情也開始有了變化。
兩人成婚多年,感情也漸趨平淡。再加上卓文君一直沒有生下子嗣,司馬相如年紀漸長,對這件事情愈來愈介意,最後決定納妾延續香火。納妾在當時是常見而且合法的,但是對於卓文君來說,當年她為了愛幾乎與家人決裂,在她的生命裏,這份愛深刻並且純粹,她不可能與另一個女人分享丈夫。如果她對於此事無動於衷,也就不是那個敢於反抗封建禮教的奇女子。
隻是,卓文君並沒有當麵與先生大吵,那是潑婦所為。她選擇了走避他鄉,給丈夫留下了感人的《白頭吟》,詩曰: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鬥酒會,明日溝水頭。
躞蹀禦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複淒淒,嫁娶不須啼。
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義氣,何用錢刀為?
文中提及兩人當年曾經不顧一切地相愛,並且一起經曆多少高低起伏、喜怒哀樂。同時也表示了自己對丈夫喜新厭舊、違背當年盟誓的反對。她態度鮮明地表示,如果你另娶新歡,我就和你分手。司馬相如看過詩後,回想著與卓文君過去的點點滴滴,忽然意識到,他與卓文君是用了全部的生命去愛彼此,如此難得的愛,不可能讓另一個人共享。而他與卓文君所共同經曆過的,是別的女人無法複製半分的,於是,他終於打消了納妾的念頭,把卓文君接了回來,繼續相愛相攜。
卓文君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有主見,且對自己負責的女性。無論是在愛情的高峰或者低穀,在得到或者失去愛情的時刻,她都很清醒,沒有像一般女人一哭二鬧三上吊,也沒有放棄追求,而是以高度的智慧化解困境。即使放在今天,卓文君依然是一個令女人們向往的成熟女性的典型。如果每一個女人都能學到卓文君的智慧和堅持,負心漢就會少多了。這樣的女人也一定能得到她所要的愛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