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要特別講講蕭綽的感情生活。我們知道,蕭綽死後並沒有與景宗帝合葬,而是和她的一個臣子合葬。這個人就是韓德讓。
韓德讓的祖上本是漢人,他的祖父在與遼國作戰時被俘成了遼國的奴隸。後來,他因才華過人受到重用,成了遼國的開國功臣之一。在宋代的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韓德讓是被作為一個漢奸描寫的,但是客觀地說,韓德讓是一個優秀的人。他身上融合了契丹人與漢人的全部優點,他飽讀詩書,武藝高強,但舉止溫文爾雅,既沒有契丹男兒的粗野,也沒有漢家男兒的文弱。
蕭綽在14歲第一次見到韓德讓時,就情不自禁地喜歡上了這個比自己大12歲的男子,而聰明伶俐、美麗動人的蕭綽也很受韓德讓愛慕。不久,兩個人就定下婚約。但天不遂人願,蕭綽後來成了景宗的妃子,這讓蕭綽和韓德讓的婚事不了了之。
景宗死後,就在蕭綽最無助的時候,韓德讓站了出來。他幫助蕭綽爭取到朝野中搖擺大臣的支持,從而使太子得以順利即位。蕭綽是把韓德讓當作丈夫來依靠的。她對韓德讓說:“你我曾有婚姻之約,今願偕前盟,我兒即你兒,望輔佐之。”她對韓德讓加以重封,其地位僅在自己之下。當時的皇上對韓德讓也是敬愛有加,視他為父親。皇上不僅要求自己對其敬重,還要求自己的臣民也這樣。他的兩個弟弟每天都得向韓德讓問候起居,在離韓德讓寢帳二裏以外的地方就必須下車步行以示尊重。每次當韓德讓外出歸來,兩位親王都必須前去宮門迎接。韓德讓對蕭綽和皇上的敬重感激不已,所以竭盡所能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以作報答。
韓德讓沒有讓他們失望,遼國在蕭綽執政時期走向鼎盛,從奴隸社會迅速邁向封建社會,韓德讓居功至偉。他幫助蕭綽開科舉、興儒學、整頓農耕。正是他這一係列的舉動,使北方草原上不再隻聞騎射聲,也有了朗朗書聲。
蕭綽一點也不吝嗇表達自己對韓德讓的愛情和感激,後來,她下詔讓韓德讓享受與天子同樣的禮儀。位高權重的韓德讓並沒有利用自己的特權做任何危害遼國朝政的事情,而是更加殫精竭慮地為遼國的振興盡力,終其一生,對蕭綽忠心不二。
1009年,57歲的蕭綽幸福地走完了自己輝煌的一生,遼聖宗悲哀異常,直哭到嘔血。蕭綽的離去對於年老的韓德讓來說是致命的打擊,一年後便重病不起。蕭綽的子女們並沒有因她的離去而改變對韓德讓的態度,在他生病期間,皇帝和皇後像兒女一樣帶著子孫們為他侍奉湯藥直到其逝世。埋葬韓德讓時,遼聖宗親自拉著韓德讓的靈車送出百步之遠,其葬禮和蕭太後一樣隆重,將他和蕭太後合葬在一起。韓德讓也成為葬在大遼皇陵中的唯一一個漢人和臣下。
為了感謝蕭綽的卓越貢獻,群臣送給她一個非常長的尊號“睿德神略應運啟化法道洪仁聖武開統承天皇太後”。
曆史上,臨朝天下甚至君臨天下的女人不乏其人,如武則天、慈禧太後,但隻有蕭太後的人生是最完美的。她全麵收獲了功業、家庭和愛情。史學家對“澶淵之盟”的高度評價是對蕭綽高超政治和軍事鬥爭藝術的全麵肯定;景宗、韓德讓兩個男人為她付出終生的愛,讓她一生不缺少愛情;而她與父母、兒子之間的和睦關係又讓所有人羨慕。
誰說女強人就不能愛情、事業、家庭多豐收?那隻是因為她們不知道如何平衡愛情、事業和家庭間的關係。想做一個成功、幸福的女人,智商、情商哪樣都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