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揚跋扈、工於心計,都在這個女人身上得到充分體現。
多年前的預言成為現實
宋光宗趙悼的皇後李氏,是一個飛揚跋扈、工於心計的女人。
她出生於安陽,是慶遠節度使李道之女,小名鳳娘。
李道駐節湖北時,聽說道士皇甫坦擅長相麵之術,便請到家中,讓幾個女兒出麵拜見。及至鳳娘行禮時,皇甫坦顯出驚恐之狀,不敢受拜,告訴李道說:“此女相貌不凡,將貴為天下之母。”李道隻當他是信口開河,不以為意。皇甫坦雲遊京師,在高宗麵前極力吹噓鳳娘,說她端莊賢淑,可以母儀天下。高宗深信不疑,即聘鳳娘為恭王趙悖之妃。
說來湊巧,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81歲的退位皇帝高宗趙構撒手塵寰。孝宗雖非親子,但叔侄一向情篤,因而十分悲慟,不免心灰意懶,無意朝政,也想效法高宗,禪位給太子悖。隻是大臣苦諫,他又孝服在身,不好馬上行禪讓之禮,隻得作罷。好不容易挨過了兩年,63歲的孝宗皇帝自覺心神交瘁,體力不支,而守喪也已滿期,便不顧丞相周必大、留正等的勸阻,在紫宸殿舉行了受禪大禮,由光宗趙悖承繼大統。老皇帝被尊為壽聖皇帝,退居重華宮,孝宗皇後謝氏為壽成皇後,高宗皇後吳氏為壽聖皇太後,並大赦天下,冊立鳳娘為皇後。那鳳娘見皇甫坦的話已經應驗,自己真的成了皇後,不由高興得心花怒放。
分庭抗禮
鳳娘雖然豔若桃李,但卻生性悍妒。為太子妃時,就曾多次在太後、皇後宮中撥弄是非,訴說太子親信的過錯。高宗知道後很不高興,對吳太後說:“太子之妃本是將種,不堪母儀天下,我被皇甫坦的花言巧語所誤了。”孝宗也屢屢訓教她:“應當像皇太後那樣雍容大度,寬以待人,不然便廢掉你。”鳳娘聽了,不僅毫無悔改之意,反疑心太後饒舌,因而懷恨在心。現在自己既為六宮之主,兒子趙擴也已晉封嘉王,位尊勢重,便時時尋找機會,挾嫌報複。
光宗即位以後,看到宦官為非作歹,幹預朝政,便想尋機誅殺,以肅朝綱。但他生性優柔寡斷,遲遲未能下手。宦官得到消息,大為疑懼,合謀離間三宮(即高宗皇後吳太後、孝宗、光宗),並退請李後庇護,李後欣然答應。以後每逢光宗對宦官有所舉動,李後便從中作梗,光宗鬱鬱寡歡,漸成心疾。壽皇(即孝宗)聽說兒子有病,焦慮不已。一麵讓禦醫細心調治,一麵遣騎四出,求購良藥,打算等光宗來重華宮朝見時授給他。宦官知道了這事,就在李後麵前挑撥說:“奴婢們聽說太上皇購得藥劑,專等皇上過宮朝拜時讓他服用,萬一出了意外,豈不危及大宋江山!”李後派人察,果然屬實,便極力阻止光宗到重華宮去省親。光宗原本沒有重病,調治了幾日,也就痊愈了。李後特地擺酒設宴,酒過三巡,李後突然說道:“擴兒已經成人,陛下既封他為嘉王,何不索性冊立為太子?擴兒頗有才幹,定能助陛下一臂之力。”光宗答道:“皇後所見極是,我也有此意,待稟過父皇,再行冊立吧。”李後聽說要壽皇批準,心裏好生不快,忿然厲色地說:“陛下貴為天子,難道作不得主?何況冊立太子,乃祖宗常例,何須稟告壽皇?”光宗道:“太子重為國本,非比尋常之事。有道是父在子不能專,豈能不稟告壽皇,擅作主張?”李後無話可說,便悻悻而去。光宗自與李後成婚以來,事事讓李後三分。久而久之,不管李後出了什麼主意,就趕忙言聽計從,從來不敢違拗。隻是立儲關係重大,光宗不敢自專,才沒有答應。隔了一日,壽皇聽後並沒有通知光宗,竟一個人跑到重華宮來。壽皇問她:“皇上不是痊愈了嗎?怎麼沒有同來?”李後歎口氣說:“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本來已經好了,今天又偶染風寒,故爾臣妾一人前來見駕。”壽皇說:“正在壯年,便如此虛弱,將來又該如何呢?”李後趁機說:“臣妾也為此憂心忡忡,皇上既然多病,不如冊立嘉王擴為太子,也好作為皇上的輔弼,不知父皇意下如何?”壽皇沉吟了片刻道:“皇上受禪剛剛一年,就要冊立太子,未免過於匆忙,何況嗣君事關社稷,還須從長計議,豈可草草從事?”
李後受了申斥,勃然變色說:“臣妾係六禮所聘,擴兒是妾親生,冊為太子,名正言順,有何不可?”原來孝宗既非高宗親子,謝氏也是由貴妃晉升為皇後,李後如此唐突,無異於指著和尚罵禿驢。於是壽皇大怒,拂衣而起。李後也怒氣衝衝地登輦回宮去了。
惡人先告狀。李後回到宮中,立即攜嘉王趙擴向光宗哭訴說:“壽皇將要廢逐臣妾,另立中宮,陛下可知道嗎?”光宗如墮五裏霧中,茫然看著李後說:“你這話是從何說起呢?”李後便添枝加葉地把朝見壽皇的情況敘述了一遍,說完竟抽抽噎噎地大哭起來。光宗不辨真假,竟然相信不疑,並安慰她說:“朕自即位以來,海內承平,沒有失德之舉。我既身為天子,難道保護不了自己的妻兒?”從此之後,光宗再也不去重華宮省親了。
斬斷宮女的手腕,獨攬大權
一天,光宗在宮內洗手,一位宮女捧著臉盆在旁邊侍候,隻見她皮膚細膩,指若春蔥,不由得稱讚了一聲,當下李後也沒有說什麼。隔了幾天,光宗正在便殿批閱奏疏,李後派人送來一個食盒。光宗以為是美饌佳肴,打開看時,卻是這位宮女血肉模糊的兩隻斷手。光宗內心驚悸不已,憂懼成疾,多日不能痊愈。轉眼到了冬至,照例須由皇帝親祀宗廟。光宗不得已,帶病出宿齋宮。李後竟乘著這個空隙,將光宗所寵愛的黃貴妃殺死。那黃貴妃本是謝皇後宮中的侍女,溫柔賢淑,光宗為太子時,孝宗見他沒有別的侍姬,便將她賜給光宗。光宗對她非常寵愛,在即位之後,即封為貴妃。李後早想除掉情敵,但苦於無機可乘。這次趁光宗離開宮中,便將黃貴妃殺死,然後以暴死上奏光宗。祭禮這天,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如注,蠟燭全被吹滅。光宗無法行禮,隻得作罷。光宗本在病中,回宮後又聽到黃貴妃暴亡的事,又遭了風雨襲擊,病情愈加沉重,他終日輾轉床褥,不能料理朝政。李後趁機把大權攬在手中,驕橫恣肆、擅作威福,朝野上下,人人怨忿。但李後我行我素,毫不收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