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杜充降金(1 / 1)

古語“士為知己者死”,可杜充為何要背叛高宗呢?

好大喜功的庸臣

杜充,字公美,相州(今河南安陽)人,是徽宗時的進士,曾任滄州的知府。南宋初年,高宗以為杜充是徽宗朝的老臣,一向富有威望,應當能夠擔當重任,又加上高宗當時的得力臣子呂頤浩與張浚的推薦,所以十分重視杜充,將他一升再升。可是後來,杜充竟然投降了金人,古人雲“士為知己者死”,這樣一位受到重用的將領,為何要背叛高宗呢?

建炎初年,南宋著名將領宗澤死後,原任北京留守的官員杜充接替了宗澤的職位擔任東京開封的留守。杜充為人十分歹毒苛刻,靖康年間,他任滄州知州時,從北方來的一些難民流落到滄州地。因為當時金人正在南下,所以杜充懷疑其中有金人的奸細,便將這些人全部殺死。杜充還十分好大喜功,熟悉他的人們都說他是有誌而無才,好名而無實。本來此次杜充來東京上任,人們對他抱有很大的希望,可是不久之後,杜充的表現就令軍民感到很失望。宗澤一手集結起來的抗金部隊紛紛離開了東京開封,杜充幾乎成為光杆司令,抗金事業受到了嚴重影響。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八月,杜充擔心金人入侵會危及自己的性命,於是就借口東京城內糧食已經吃完,準備逃回揚州。嶽飛當時是他的部將,就勸阻他說:“中原土地不能棄置,現在如果稍一鬆懈,敵人就可能乘機占領,以後再要奪回,可就不容易了。”杜充聽後,不以為然,不加理睬地離開所部,回到了揚州。高宗召見杜充時,以為他是老將,所以不但不加斥責,反而任命他為樞密院長官。後來又多次提升他,甚至最後任命他為宰相。

隻知道花天酒地

事隔不久,金兵又南下侵擾,這次高宗離開建康城,前往臨安逃命。臨走時,命杜充為江、淮宣撫使,留守建康,並命令江東宣撫使劉光世和浙西製置使韓世忠接受杜充的指揮。可是劉光世和韓世忠一向對杜充的剛愎自用很不滿,就離開原駐地不聽他調遣,杜充又成了光杆司令。在這種情況下,杜充根本就沒有打算和金人作戰,他不但不操練兵馬,修固城牆,做好防禦準備,反而天天縱酒狂歡,還肆意辱罵部下將領,濫殺無辜,弄得部隊人心浮動,有如一盤散沙。原本江、浙一帶的百姓對杜充寄予莫大的希望,希望他能擔負起打擊金兵入侵,保衛江、浙的重任。可是現在看到他全然不顧軍國大事,於是百姓們都開始收拾家裏的金銀細軟,準備隨時逃難。果然沒過多長時間,金兵就攻破長江防線,渡江南下了。杜充這時仍舊按兵不動。當時,仍是他的部將嶽飛多次請求他出兵增援,可是都沒有音信。直到金兵打到建康城附近,杜充這才慌了,急速命令陳淬與嶽飛領兵2萬抵禦金兵,王燮為後應。宋軍收到命令,倉促應戰,王燮臨陣脫逃,陳淬英勇捐軀,嶽飛孤軍也遭到了慘敗。

枉費了皇帝的信任

金兵撲向建康城的消息讓杜充更是嚇破了膽,他急命部下準備戰船,就想逃走。可是剛把水門打開,所有的士兵、百姓都湧過來了,大家爭著要奪門而出,反倒把杜充的船塞在中間,進退不得。杜充欺騙眾人說他要出去迎擊金人,誰知沒人理會他,還高聲喊著說:“我們才是去迎擊敵人呢!”杜充沒有辦法,隻好帶領親兵3000人改道從別的城門逃出。杜充不敢與金兵交戰,又不知該逃往何處,征詢諸將的意見,他的將領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杜充就命令將士們渡江北上,還十分得意地說:“金人是要到建康,我們離建康越遠就越平安無事。”於是,杜充領軍渡江北上到了真州。高宗派使者送信慰勞杜充,激勵他重振雄風。杜充謊稱自己正在敵後招集散軍,準備聯合泗省(安徽泗縣)、徐州(今江蘇徐州)守將出兵截斷金兵的歸路。這時,真州的守臣向子誌勸杜充從通、泰進入浙江,與宋軍大部隊會師,還說願意與他一道抗金。可是,杜充不答應。其實他是在觀望形勢,準備伺機降金。不久,杜充的老朋友淩唐佐派人送信,裏麵寫著勸他降金的字句。原來,淩唐佐已投降金人,這次是來做說客。杜充想降金,但是又擔心自己身敗名裂,正在猶豫不決的時候,金領軍大將兀術派人告訴杜充:如果降金,可以像當年立張邦昌一樣,把中原之地交給杜充。杜充看到金人許下如此優厚的條件,就毫不猶豫地投降了金國。他慌忙跑回建康,等到金軍一到,他馬上打開城門前去迎接。大敵當前,杜充不主動迎戰,反而按兵不動,待價而沽,開門投降,真是枉費了高宗對他的信任。

這時,南宋君臣也聽說了杜充投降的事情,高宗起先還不肯相信這件事,等到杜充的手下將士陸續逃回,將親眼所見的杜充打開城門迎接金軍的事情稟告高宗時,高宗還是特別不理解,說:“朕並不曾虧待過杜充,他為何要這樣做呢?”後來高宗下令削掉杜充的官職和爵號,將他的親屬發配邊疆。杜充在金營也受到鄙視,金將粘罕曾經故意奚落他是否要重返南朝,杜充慌忙說:“就是元帥敢回,充也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