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宋欽宗是軟骨頭嗎(1 / 2)

趙桓到金國後,頭戴鬥笠,騎著馬,由人監管。

牆頭草做皇上

北宋徽宗宣和七年,金兵大舉南下,攻城掠地,囂張之極。此時宋徽宗卻將皇位傳給了毫無統治經驗的太子趙桓,即欽宗。趙桓本來就生性溫和,遇到這種對付凶悍金兵的入侵的難題更是顯得方寸大亂,處處優柔寡斷。趙桓上台伊始,就懼怕金人,主張講和,但是議和沒有堅持幾天,在主戰大臣們的力諫下,他又變成了主戰,後來又變成主和,整天徘徊在戰和二者之間,有時甚至戰與和雙管齊下,並行不悖,既主戰又主和,他作出和還是戰的決定不是依靠自己作為一個君主的判斷,而是依據不時變換的各種耳邊風的強弱,他的命令很多時候都是一天之內變幾變。在變來變去、朝令夕改中終於演出了一幕亡國的悲劇。

宋欽宗趙桓在太上皇趙佶南逃之後,首先召集宰相等人議事,他們主張趙桓跟著向南逃,來避金兵鋒芒。後來兵部尚書李綱為欽宗出謀劃策,希望欽宗堅持守城,等待各地勤王之師共助退金,正好這時燕王、越王趕到,都主張固守京城,趙桓這才稍微安定下來預備迎戰,當天白天欽宗還對李綱說:“朕今天是為你留下來的,治兵退敵,全由你來操辦。”然而夜裏,趙桓就告訴宰臣,準備離京。第二天早晨趙桓等人被李綱攔住,六軍將士也表示願意誓死守城,趙桓這才又勉強留下來。但是,他又派人偷偷出城,到金人營中議和去了。宋朝廷提出,願派親王、宰相到金營議和,同意每年增加歲幣,另外還答應犒勞金軍。但不同意割地。而且當時就派人押送去一萬兩金子及酒果等物,送給金軍統帥宗望。宗望喜出望外,收下禮物,還不肯罷休,又提出犒師金銀帛絹各以千萬計,馬駝騾驢等各以萬計,宋朝尊金國為伯父,以河為界,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之地,另外讓宋朝的親王、宰相到金國作人質。宋朝君臣商議後不答應,於是第一次議和破裂。金兵開始攻城,宋軍頑強抵抗,兩軍相持半月不下。這時各地勤王之師十餘萬人陸續到達,金兵恐慌,稍作撤退。李綱等人為欽宗獻策說,我方目前已有二十多萬人,而金兵隻有六萬人左右,他們又是孤軍深入,現在不能迅速攻下汴京,必然要撤退。那麼宋軍就可趁其回撤渡河之際,加以攻擊,然後聯絡河北各地,從背後襲擊攔截金兵,這樣就可以全殲金軍。這個作戰方案可謂天衣無縫,隻要執行肯定勝券在握。可是趙桓卻毫不理會,又錯誤地采納了姚平仲夜襲金營的計策,背著李綱出兵,結果劫營失敗。朝中主和派乘機抱怨此次劫營使勤王之師及京城部隊盡被金兵消滅。趙桓嚇得急忙罷免了李綱的職務,並下詔不準再戰,去向金人謝罪。太學生陳東等人聽聞李綱被罷免,數百人齊上書為李綱喊冤,京城數萬軍民也聞訊趕來,人們打破了登聞鼓,呼聲動天。趙桓隻好又恢複了李綱尚書右丞之職,並任京城四壁守禦使。此時金兵派人責問趙桓為何派兵襲營,趙桓連忙說這不是朝廷的命令,一定治罪偷襲之人。然後,讓人帶著同意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詔書前往金營,並讓皇弟趙構到金營作人質。金人拿著割地詔書,押著趙構,慌慌張張地撒軍了。宣撫使種師道請示趁金兵半渡河之際,出兵攻擊,趙桓竟然不許。而主和派李邦彥等人則宣布軍法,誰敢擅自出動攻擊,格殺勿論。種師道等人眼睜睜地看著金兵渡河而去十分氣憤,但也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