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徽、欽二帝成為階下囚(1 / 1)

刻骨銘心的“靖康之恥”,提醒無數後人,勿忘亡國之痛。

兩代皇帝隻知道燒香

北宋朝廷和金國聯合攻遼時讓金朝摸透了宋朝的家底,也讓北方的金國看到了宋朝的腐敗與無能,所以金國要乘著宋朝內亂的時候前來發筆橫財。於是滅遼以後,在公元1125年冬,金國就兵分兩路南下攻宋,企圖消滅北宋政權。

這時北宋已多年沒有戰爭,軍隊戰鬥力已經大不如以前,抵抗不住金兵凶猛的進攻。到了第二年初,金兵就渡過了黃河,兵臨汴京城下。

可是這時宋徽宗還是整天花天酒地地生活著,自以為天下太平無事,絲毫沒有抗金的準備。麵臨金國的進攻,他並沒有立即組織軍隊進行抗擊,而是在宮中讓道士作法,堂堂一國皂帝竟然把解圍的希望寄托在道士郭京的六甲法上。這些道士的法力雖然能欺騙皇帝,卻阻擋不了金兵的猛烈進攻。

徽宗萬不得已,為了欺騙百姓爭取民心隻好連下罪己詔,言辭懇切地向人民道歉,表示悔恨。另外還下令全國各地的軍隊增援京師,保衛皇帝,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金兵已經逐漸逼近。徽宗這時已經完全被嚇昏了,他不知所措,他所寵幸的“六賊”幹盡了壞事,也早已受到人民的唾棄,不能領導抗金。徽宗在萬般無奈之下,寫下“傳位太子”四個矍鑠的瘦金體大字,自己躲在深宮中整日燒香。

在國難當頭之時,太子趙桓即位,是為宋欽宗。宋欽宗即位的第二天,徽宗就以燒香為名,帶著一批寵臣日夜兼程,渡過準河逃到揚州,還把太上皇後丟在揚州,自己帶了一幫妃子過長江逃到了江蘇鎮江。隨行的妃嬪們受不了奔波之苦,落在沿途很多人。

宋徽宗南逃後,欽宗起用抗戰將領李綱,京城軍民在李綱的率領下,奮勇抗敵,多次打退金兵的進攻。但就在這時,宋欽宗卻在一夥投降派的鼓動下,罷免了抗戰派領袖李綱,原因是根據祖宗家法防止李綱篡權,保全皇位;另外為了防止抗金後再招惹是非,得罪金人。並且這時宋徽宗還以太上皇的名義不準京外軍隊回師救急,宋欽宗抗金一時陷入了困境,隻好放棄抵抗,派人向金屈膝求和,滿足金人的一切無理要求。恰好這時孤軍深入的金兵在北宋軍民的頑強抵抗下,也認識到形勢對自己不利,宋欽宗又滿足了他們索要的金銀、財物、土地等要求,所以金兵就撤兵回師了。

這時,宋欽宗趕緊迎回那位危險的太上皇,宋徽宗這時以為天下太平了,急忙高興地趕回汴京重新過起了荒淫奢靡的宮廷生活。

靖康之恥

這時,一些大臣勸告欽宗要準備抵禦金兵的再次南侵,可是欽宗卻滿不在乎地說:“金兵一退就萬事大吉了。”欽宗和徽宗一樣,都不思懺悔,也不作任何準備,甚至還認為這些話太危言聳聽了。半年後,金兵又卷土重來,再次兵分兩路南下滅宋。他們飛速渡過黃河,再次包圍汴京。宋欽宗又仿效前計,前往金營求和,卻遭到了金人的百般戲弄。隨行的吏部侍郎李若水氣憤不過,痛罵金兵,被金人割舌而死,欽宗當即被金人扣押。在金兵的猛烈攻擊下,汴京陷落。公元1127年4月,金兵把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二人連同北宋的後妃,親王、內侍等共三千多人俘虜北去。宮中所藏的金銀、絹帛、文物、圖籍、寶器等被搶一空,此年,北宋滅亡。此事件史稱為靖康之難,又叫靖康之恥。北宋舊臣和南宋的君臣們為了避諱這一不光彩的史實,又經常自欺欺人地稱之為二帝北狩,意思是徽欽二帝去北方打獵去了!

徽欽二帝被金兵押到金國後,金國皇帝立刻下令把二人帶到遠離南方的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關押到一口地窖中,以防宋人來救。在天寒地凍的北方,宋徽宗痛楚地寫下了一首詩:

徹夜西風撼破靡,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裏,目斷山南無雁飛。

詩中淒涼悲慘的亡國之情,真是有如那句“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包含了多少辛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