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宋徽宗尋妓(1 / 1)

徽宗趙佶風流好玩,實實在在是誤了國家,敗壞了江山。

宋徽宗與李後主的驚人相似

宋徽宗趙佶的一生與南唐後主李煜的一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在政治上都重用奸邪,十分地腐朽昏潰;在生活上都是揮霍無度,窮奢極欲;在藝術上,又都是十分有才華的,有著很深的造詣和對書畫詩詞的獨到見解;在宗教上,二者都好道;並且二人最終都作了敵國的俘虜。不過二人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後主不嗜女色,可是徽宗趙佶卻生性輕浮,除了愛好花木竹石、鳥獸蟲魚、釧鼎書畫、神仙道教外,還嗜好女色如命,後來更是終日沉湎其中,放浪形骸,不能自拔。

迷戀妓女

趙佶是17歲正式大婚的。婚後,他不喜歡相貌平平的皇後,卻寵愛太後的侍女鄭氏和王氏以及出身寒微的劉貴妃等人。因為這些女人個個嫋娜動人、姿色出眾。有的是善解人意,溫柔多情;有的是能說會道;還有的心靈手巧,溫柔體貼。這幾個人各領風騷,人人都能夠擅古代妓女一時之寵。她們曲意奉承,對徽宗無微不至,直令得徽宗趙佶與這些妃子日夜纏綿,朝夕相擁。不過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了也會膩煩,再綺麗的景致眼熟了也不再新奇。徽宗是個有著藝術氣質的人,他講求新奇。十幾年如一日地享受太平之樂,早已使風流成性的趙佶對宮中那甜得發膩的諂媚和刻意的奉迎,感到索然寡味了。一天,他閑得無聊,在一個團扇上提筆寫了“選飯朝來不喜餐,禦廚空費八珍盤”十四個字,忽然文思枯竭,讓一位大學士續下一句。那人特別會揣摩趙佶的心思,就續了句“人間有味俱嚐遍,隻許江梅一點酸。”是啊,甜酸爽口的楊梅當然會解禦廚八珍之膩。趙佶的人間女色“一點酸”就是名滿京師的青樓歌妓李師師。

徽宗雖然貴為皇帝,可是他信奉著中國古代男人中流行的一句話“妻不如妾,妾不如妓,妓不如偷”,他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他不喜歡後宮中的那些嬪妃們的虛偽與爭風吃醋,他喜歡狎妓時的輕鬆、自然,沒有絲毫做作,所以徽宗也不管什麼皇帝尊嚴,也不受那些封建禮教的束縛。他好像甚至不把自己當做萬人之上的皇帝,他習慣了端王的生活,隻是在敷衍著皇帝的責任罷了。他貪戀女色,追求的是色聲俱佳的麗人,也追求那種風流才子與絕代佳人互相傾慕的意境,李師師正好圓了他的風流夢。

李師師原本是京城的一位窮染匠的女兒,本姓王,小時候因為父母雙亡,所以為隸屬娼籍的李姥收養,從此改姓李,名叫師師。經過李姥多年的悉心調教,李師師成為風姿綽約、技藝卓越的歌妓,芳名遠揚開封城。可能由於童年淒涼的生活在李師師心裏刻上了深深的烙印,成名之後,她給人的感覺始終總是淡淡的憂傷,她喜歡淒婉清涼的詩詞,愛唱哀怨纏綿的曲子,常常穿著乳白色的衣衫,輕描淡妝,這一切都構成了一種“冷美人”的基調,徽宗第一次見麵就被她的這種氣質迷倒了。

徽宗趙佶第一次去妓院是喬裝打扮成商人模樣的。他見到李師師不是那種濃妝豔抹、倚門賣笑的蕩婦,卻反而有一種凜然不可侵犯的尊嚴。她沒有半點曲意討好的媚態,言語中更是沒有一些庸俗的氣味,她有禮貌地接待趙佶,看起來淡雅,聞起來馨香,直令人神清氣爽,心情大好。徽宗被李師師的氣質所折服了,特別是當李師師知道趙佶真實身份後,依然保持著自我尊嚴,不卑不亢。當她與趙佶有了感情後,她也沒有特別的感恩戴德,更沒有過分的需求,而是與他論詩詞、評書畫、彈琴曲、下圍棋,傾聽他的煩惱,分享他的喜悅。徽宗趙佶認為李師師不染半點世俗泥塵,心甘情願地拜在她的石榴裙下。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此時用來形容徽宗十分恰當。可是徽宗趙佶依然我行我素,在李師師那裏留連忘返,有時到第二天也不回來,還傳旨給百官,說自己有些小風寒,不能上朝了,真是把江山都丟在腦後了。

不願意進宮的妓女

徽宗趙佶與李師師相交越深,越覺得她珍貴,徽宗三番兩次想請李師師入宮為妃,都被李師師拒絕了。久而久之,徽宗也不提這件事了,認為她自由慣了,也許不想當那種毫無自由的皇家玩物。於是,趙佶隻得仍舊偷偷摸摸溜出宮門,到李師師身邊去享受那種若即若離的愛情生活。後來,他怕人家發覺自己狎妓的醜事,幹脆打著給禁衛軍建造宿舍的名義,從宮苑側門開通了安全保密的通道。不過,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徽宗趙佶狎李師師的事情,就鬧得盡人皆知了。

徽宗趙佶風流好玩,實實在在是誤了國家,敗壞了江山,辜負了祖宗社稷,最後自取其辱,客死敵國。一代名妓李師師,在國破家亡後,卻沒有繼續沉淪,當了女道士,也不枉徽宗疼愛她一場。後來兵荒馬亂中,據說李師師流落南方,實在是令人無限同情。後人曾經寫詩感歎:

輦轂繁華事可予,

師師垂老過湖湘。

鏤金檀板今無色,

一曲當年動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