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先生是一家大型金融企業的普通員工。工作幾年後,他的工作內容、薪資待遇沒有絲毫的變化。
怎樣才能成為公司的精英人物呢?
他曾經為此苦惱不已。後來,有一家報社聯係到曾先生,問他能不能幫忙寫一篇評論金融危機的文章。曾先生就寫了一篇,沒想到得到了讀者的追捧和報社的表揚。自此以後,曾先生就不斷在各種財經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後來還出版了幾本投資理財方麵的書。這樣,曾先生開始名聲大噪,公司的老板也知道了這件事情,不但表揚了他,而且迅速提拔他為公司的首席理財師。
對於職場人士來說,如何使用二八效用,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老板和領導的使用方法。對於他們來說,在經營管理和決策過程中,最關注20%的重要事件,最注重獎勵20%的優秀職工,最熱衷於20%的重要信息反饋和決策。弄清楚了老板和領導的思路,我們就可以從容應對了,如80%的精力放在處理20%的重要工作上,在20%的核心業務上追求卓越,讓老板記住你20%的特長等。
對於職場人士而言,如果能夠遵循以上3個原則,那麼你很快就會成為職場中20%的精英分子。當然,職場中有用的價值關係還很多,但是,由於“二八效應”的威力,隻要你能掌握好這3個要點,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餘的都可以做彈性處理了。
4.建立“個人品牌”,樹立品牌效應
1973年,當世界危機波及中國香港的時候,塑料原料由於全部依賴進口,受到的影響也是非常大。危機爆發前每磅塑料原料的價格是0.65港元,危機爆發後漲到每磅4~5港元。這時,香港首富李嘉誠做了一件令人非常震撼的事情,至今仍被香港商界傳為佳話。當時李嘉誠由於其在塑料業的實力及在經商過程中的良好聲譽,擔任了香港潮聯塑料製造業商會主席,但他的經營重點已經逐步轉移到地產上了。因此,這場塑料危機,對他的影響並不是很大。況且,李嘉誠的長江實業集團本身也有充足的原料儲備。
盡管這件事與自己的利害關係不大,但李嘉誠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拯救危機。在他的倡議和組織下,數百家塑料廠入股組建了聯合塑料原料公司。原先單個塑料廠家的購貨量太小,無法達到交易額度,現在由聯合塑料公司出麵,需求量比進口商還大,可以直接從國外進口塑料原料進行交易。所購進的原料,全部按市價分配給股東廠家。在廠家的聯盟麵前,進口商的壟斷也就不攻自破了,致使籠罩全香港塑料業達兩年之久的原料危機,一下被消除了。
不僅如此,李嘉誠在這次救業大行動中,還將長江實業集團的12.43萬磅原料,以低於市價一半的價格救援待料的會員廠家。直接購入國外出口商的原料後,他又把長江實業集團的20萬磅的配額,以原價優先轉讓給需求量大的廠家。
在此次危難中,得到李嘉誠幫助的廠家有幾百餘家。李嘉誠因此被稱為香港塑料業的“救世主”。
既然這次危機和李嘉誠關係並不大,他為什麼還要幫助其他幾百家小公司,而不是趁亂收購、兼並呢?李嘉誠說過:“個人品牌是無形資產,財富是有形資產,如果一個商人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懂得經營和挖掘自己的無形資產,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
個人品牌:指某人被相關者持有的、較一致的印象或口碑,即個人擁有的外在形象或內在修養所傳遞的獨特的、鮮明的、確定的、易被感知的特征,比如較高的個人魅力、影響力、優秀的管理才能、優秀的專業素質、創新能力等。
因此,李嘉誠特別注重經營和挖掘自己的無形資產,也非常重視名氣。在他看來,做生意就要先做名氣,名氣一響,生意就會興隆,財富就會滾滾而來。李嘉誠正是因為經營有方,往往贏得雙豐收,不僅有名,而且獲利。
從上麵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李嘉誠非常珍惜、嗬護自己的品牌和形象,正因為如此,他才能穩坐香港首富幾十年。
那麼,究竟什麼是“品牌”呢?從經濟學的角度講,“品牌”是給擁有者帶來溢價、產生增值的一種無形的資產,它的載體是以和其他競爭者的產品或勞務相區分的名稱、術語、象征、記號或者設計及其組合,增值的源泉來自於消費者心目中形成的關於其載體的印象。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著很多的品牌,最典型的就是服裝市場上的品牌。服裝市場上的衣服有千百種,很多非品牌衣服會被擠壓在大堆服裝之中,很少人會將它們上邊的衣服撥開,將它們挑出來。還有很多人麵對著品牌店中櫥窗裏模特身上的漂亮衣服會不自主地停下腳步,仔細地品味、觀賞,甚至想將它穿在身上展示自己的亮麗神采。
衣服本身沒有區別,但是,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大的區別呢?主要的原因是有的衣服是品牌服裝,有的是非品牌服裝。一般來說,品牌與非品牌的差別除了受關注度的不同,價格也相差甚遠。著名品牌的衣服價格用千元、萬元來計算,普通的服裝價格隻有幾十元甚至幾元,這就是品牌,品牌使它們的待遇如此的不同。
品牌效應:品牌在產品上的使用,為品牌的使用者所帶來的效益和影響,是品牌使用的作用。品牌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最初的品牌使用是為了使產品便於識別。品牌是在近代和現代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條件下產生的,其得以迅速發展即在於品牌使用給商品的生產者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然,生活中到處存在的品牌效應,不僅僅隻體現在衣服上,其他方麵(如吃、住、行、用)在品牌的體現上也都非常顯著。品牌代表的是一種保證,包括質量與服務上的保證。
而在現實的職場中,一個人的事業已經從做一份工作、追求一個職業,發展到要建立個人品牌。美國一位經濟學家曾經提出: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他認為,不隻是企業、產品需要建立品牌,個人也需要在職場中建立個人品牌。那麼,個人品牌的含義是什麼呢?
“個人品牌”就是指個人在工作中顯示出獨特的價值。通俗來說,“個人品牌”就是指“身價”,有了個人品牌就有了“身價”,“身價”是一個人收入、能力的直接證明,是永不失業的保證。它就像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一樣,要有知名度,更要有忠誠度。具體而言,個人品牌有4個特征。
(1)個人品牌最基本特征是質量保障
這一點跟產品品牌一樣。它體現在兩方麵:一方麵是個人業務技能上的高質量;另一方麵是人品質量。一個職場人士,如果僅僅工作能力強而道德水平不高,是無法建立個人品牌的。
(2)個人品牌講究持久性和可靠性
建立了個人品牌,就說明你的做事態度和工作能力是有保證的,也一定會為企業創造較大的價值。企業使用這樣的人是可以信任和放心的。
(3)個人品牌的形成是一個培養和積累的過程
任何產品或企業的品牌都不是自封的,而要經過各方檢驗、認可才能形成。對個人品牌而言,也不是自封的,而是被大家公認的。
(4)個人品牌形成後,與職場的關係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像一個企業一樣,如果有了品牌,它做任何事就會相對容易一些。同樣,對個人來講,一旦建立了品牌,工作就會事半功倍。
那麼建立個人品牌有什麼作用呢?下麵先來看一個反麵案例。
三國時期的呂布可謂一員虎將,戰功赫赫,眾人皆知其能力卓著,最初被荊州刺史丁原任用為主簿。
董卓入京之後,呂布因受個人利益引誘,將丁原殺死,投靠董卓,被董卓任命為騎都尉,隨侍在董卓左右。後來,董卓經常因不滿呂布一些瑣碎的小事揚言要殺他,因此,呂布便與司徒王允設計將董卓殺死,投奔袁紹。
但是,呂布在袁紹旗下經常自恃清高,將袁紹激怒。他逃脫袁紹後入主兗州。不久曹操興兵討伐兗州,呂布戰敗,投奔劉備,屯兵小沛。不久,呂布再次叛亂,將劉備驅逐出小沛,後因懼怕袁術對劉備施以援手,又與劉備聯合,但是,不久便第二次背叛劉備,並與袁術聯合攻擊劉備。
劉備戰敗後,與曹操聯手抗擊袁紹和袁術,雙方爭鬥3個月,因袁術和呂布等內部將領內訌,最終曹操和劉備取得勝利。呂布被擒之後,曹操想要招降他,但又忌憚呂布會像以前一樣再次反叛他,最終將呂布斬殺。
曹操當時以“愛才”著稱,為什麼要把武功高超的呂布斬殺呢?
主要的原因在於,呂布已經背負了“叛變”的個人品牌,曹操為了防止他再次叛變,隻好忍痛將他斬殺。
2011年全球經濟進入調整期,很多企業尤其是IT企業紛紛裁人。在這場裁人風潮中,許多人會失掉“飯碗”,重新找工作。工作被迫變動,對就業者來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怎樣才能在這場經濟危機中不受牽連,不會成為被裁的對象呢?
那麼就要建立個人品牌,有了個人品牌,才會在職場中成為“不倒翁”。
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呢?
其實建立個人品牌和建立企業品牌有著異曲同工的方法,一般要按照以下3個步驟進行。
(1)進行個人品牌的定位
在建立個人品牌之前,一定要弄清楚3個問題:
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你的工作有價值嗎?
你有價值嗎?
個性不同,每個人的品牌定位就不同。找出自己與他人不同的特點,你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
別人認為你最大的長處是什麼?
你最值得人注意的個人特點是什麼?
隻有做好個人定位,才能建立自己的品牌。
(2)建立個人品牌需要很強的學習能力
此外,較強的工作技能是個人品牌的核心內容。你擁有較高的專業能力和專業知識,可以大大提升你在行業內的知名度。有的人能夠不斷學習,提升個人技能和專業知識,進而擁有在行業內不可替代的地位。當提到這個行業,這個人便會浮現在眾人的腦海中,就像木匠中的魯班那樣神聖不可替代。如果你想要樹立自己的個人品牌,豐富的專業知識和高超的專業技能是必修課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建立個人品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不斷學習新知識、補充新內容。當今社會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知識更新也很快,要建立個人品牌,就要學習一些對自己職業有用的知識。
(3)學會包裝自己、營銷自己
包裝自己、營銷自己就是要展現品牌的個性。那麼,什麼是成功的包裝呢?像商品的包裝一樣,有吸引力的包裝都有共通之處,那就是生命力、明確、信任、耀眼、平易近人。但要注意,過分包裝會適得其反,宣揚也要掌握好“度”。
總之,品牌代表了你在職場中的身價有多少,它可以增強你的職場競爭力,是一種可使你獲得有形收入的無形資本,它可以讓你在職場擁有更多的話語權。一個人隻有像經營店鋪一樣,用心經營好自己的個人品牌,才會讓自己的身價大幅增值,才會讓自己成為職場中的“不倒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