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平:有一點,有一點。
許戈輝:洪晃已經警告我了,任何誇獎你的話,都可能被你當成在罵你。
楊小平:我自己做一些東西,貶一點好,如果褒得太厲害的話,腦子就會有問題了,飄了,長翅膀了。
幾經波折,洪晃終於找到了喜歡的人,同時也找到了樂此不疲的事業:做時尚雜誌的出版人。
洪晃:我們剛做《世界都市》的時候,覺得像我這種人辦點雜誌,太簡單了。美國的東西、法國的東西咱也見過,咱見過大世麵了,就把那些東西全拿來,我喜歡的東西肯定沒錯。我那個時候就給《I Look》做了一個口號,叫“給有頭腦的女人看”。現在想想,蠢得一塌糊塗。人家買時尚類雜誌就是為了休閑,要想變聰明,人家買《三聯》、《讀書》,人家有的是別的書買,犯不著買你一本天天講服飾美容的東西,要變得更聰明,那打的全是歪點子。
洪晃的短文清麗活潑,一度在《三聯生活周刊》連載,很有讀者緣。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她大談“男人的上半截和下半截”,其間不乏對男女關係的精辟論述。
洪晃:黃靜潔是譚盾的夫人,是她做的《I Look世界都市》,後來她生孩子了,而且不能在國內長期待著。
許戈輝:但是人家譚盾夫人為了生孩子沒做雜誌,你為了做雜誌沒要孩子。
洪晃:這好像也是挺搞笑的一個事情,挺有諷刺意義的。
許戈輝:那你覺得你做這個雜誌,給你的回報率大嗎?
洪晃:成功本身不重要,但是我必須給它百分之百的嚐試我才能知道。如果我不成功,我至少知道自己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可能是我小時候老覺得我出國也好,考上什麼學校也好,都是因為我們家庭,所以我永遠在證明我自己能不能幹這件事情。到現在為止,這都已經成了一個臭毛病了,就是說我還在掰扯這個事兒,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成這個名,就是為了證明我自己能幹這件事情。
戈輝手記
對於洪晃被人稱為“名門痞女”,她的母親章含之女士很不以為然:她說:“‘痞’是與行為粗俗、對一切都沒有責任心以及缺少文化教養相連的。洪晃絕不是,她隻是有些‘離經叛道’,這也許倒是時代前進的表現。”
真是知女莫如母!
或許這個“痞”,隻是源自洪晃一反名門望族大家閨秀的矜持和優雅,代之以一個平常人的直白與率真、不拘小節乃至嬉皮士的另類與叛逆。然而她的才情卻絲毫不辜負名門的出身。她閑暇之餘所寫的文章,總是頻繁地出現一些讓內行人刮目相看的精辟之語。言辭俏皮風趣、大大咧咧,卻往往隱藏著機智的火花與敏銳的鋒芒。
對待感情的態度——享受愛情所帶來的快樂,卻拒絕在這上麵附加任何責任——是洪晃最灑脫的地方,卻也是她最受爭議的地方。其實,以一種輕鬆的心態來享受愛情,拒絕付出與犧牲,並不意味著將愛情視為可以潦草敷衍的兒戲;洪晃離了三次婚,恰恰是因為她在感情上不能將就——對於每一份感情,她都是認真的。她的經曆讓我不斷咀味Beatles的那首舊曲,隻不過歌詞要改成:How many times must a woman dvorces,before she can find the right man?
洪晃的耐人尋味或許在於:她代表了一種超然於世俗的、“非正常”的生活方式。誰能否認這種“非正常”也有可能變為“正常”乃至躋身於“主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