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戈輝:所以你才離了三次婚?
洪晃:對,當然這也不能成為我離三次婚的借口,可能是我對婚姻的看法有問題。在別人看來,結婚不結婚都是特別大的一件事情。首先這個男人該不該當她丈夫,她會很嚴肅、很認真地去考慮這個問題,這是第一。第二就是說在結婚前結婚後,你的的確確能看出一個女人的變化,結婚前能經常出去玩兒什麼的,結婚以後就的的確確收斂了很多,安下心來了。我沒這個概念,我跟任何人結婚不結婚,結婚的前一天和第二天的感覺一模一樣,這張紙白扯。我永遠都不會覺得,就因為我扯了這紙,我得對這個人多負一點責任,我就沒這感覺。
還在“文革”期間,12歲的洪晃就被外交部送往紐約,大學三年級嫁給一位法律專業的美國青年。1983年繼父喬冠華病重,洪晃攜夫回國。
洪晃:1983年那個時候,沒有一個正式的邀請是回不來的,除非我們倆結婚。實際上當時我們是因為想給他混一個回中國的簽證。我那時候上大三,特別怕回來之後出不去了,所以也覺得他跟我一塊兒回去保險一點兒,所以就這麼結了婚。
許戈輝:你這個結婚的消息是怎麼告訴你父母的?
洪晃:我結完婚就特高興地給我媽打電話,我說媽沒事了,我能回來了。我媽說你別回來,你還是上完大學再回來。我說沒事,Andrew跟我一塊兒回去,我們兩個人一塊兒。我媽說那簽證什麼的怎麼辦。我說沒事,我已經弄好了,我們倆結婚了,就可以一塊兒回來了。我媽說什麼?你幹什麼了?我說我結婚了。我媽就半天沒說話。
大紅門裏的一切都似乎過於沉重了,鴻儒、名嬡和才子,到洪晃這一代作為名門叛逆已初見端倪。
洪晃:後來我才知道,這事兒可能毛草了點兒,不算太好。
許戈輝:你那個時候心裏對Andrew滿意嗎?你覺得他是你的“終身伴侶”嗎?想過終身伴侶這個詞嗎?
洪晃:沒有,我覺得挺好的,就這麼著吧。我不想,在這方麵我缺根弦,缺根筋。
許戈輝:一定是12歲到美國把你腦子搞亂了,你說中國的女孩子哪有對婚姻沒有幻想的?
洪晃:是,我覺得第一就是我爸我媽的離婚讓我覺得家庭不是一個永恒的東西;第二就是在美國的那幾年,紐約的那些比較自由主義的感覺,那些嬉皮的感覺,自然會重一點,對家庭真是沒概念,所以第一次就這麼結了婚,一直到1985年回國。
1985年,洪晃成為德國某金屬公司的高級職員,據說她的月薪高達7000美金,而當時中國大部分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不過70塊人民幣。極大的落差讓26歲的洪晃不知身處何處,當她坐著奔馳去跟外商談判時竟覺得意興闌珊。恰在此時,她遇到了中國影壇嶄露頭角的陳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