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皇子氣哼哼的吼:“一闖了禍就該死該死的,能解決問題嗎,還不快把馬車趕出去!”小太監謝了恩,慌慌張張的起來趕車。二皇子道:“慢點,這次再撞了爺,你以後就別想再趕爺的車。”

“奴才遵命,謝謝爺。”小太監千恩萬謝的答。

二皇子坐正,伸手小心翼翼的摸摸額上的大包。嘶,還真疼!

馬車又平穩的前進,小太監瞅周圍無人,小聲問:“殿下爺,您上車之前跟安樂侯爺神神秘秘的說了些什麼?奴才瞧著,安樂侯那麼一個飛揚跋扈的人,臉色都變了……”

“你想知道?”冷冷的聲音從馬車裏傳來。

“想,爺您就告訴奴才,奴才保證不告訴人!”小太監顯然很好奇。

“阿福,不該打聽的別打聽!”二皇子冷冷的道。

那小太監見主子這樣說,不敢逾矩,忙恭敬的答應。他非不識大體之人,能在二皇子身邊呆上十幾年且受其重用,自然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二皇子摸著下巴沉思,他這一賭注押大了。生在皇家,很多時候想做個隱士都不能如願。原以為不摻和那些破事就能躲過去,將來做個富貴閑王。可事不如人願啊!你不想爭皇位,可有人把你推出來當靶子;你不想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可別人非把你視作眼中釘、肉中刺,你能有什麼辦法!就比如這次,他就是被推來當靶子的。

他那父皇讓他在軍營找機會結果了薑瑾瑜,還給了他兩位執刀壯士,一堆的毒藥。這不是讓他去送死嗎?還說辦成了這件事,回去就立他為太子,騙鬼呢!一旦開戰,元帥便有生殺大權,他在軍營殺了三軍主將,韓擒虎就敢讓他償命。到時候皇帝多半是哀歎一下自己這兒子長歪了,再羅織一些罪名,讚歎韓擒虎殺得好、殺的對。

他倒是兩全其美了,既為小兒子除了兩個大患,又籠絡了韓家,誰還會記得他這個被自己父親、兄弟算計死的皇子?

哼,既然逃脫不了這場角逐,他就放手一搏好了,為天下百姓謀福祉,也是他從小的心願。

這些年他冷眼看著,眾兄弟,包括他那個父皇,一個個能力不高,卻都是利欲熏心之輩。讓這種人當皇帝,國家不會真正的興旺。而隻有薑瑾瑜是無私的,無私之人才能天下為公,這才是成就一個盛世的基本。再說,薑瑾瑜有這個能力,以十五歲不到的稚齡能在三軍中立住腳跟,將來,前途無量!何況,薑瑾瑜有韓家支持,勝算也最大。

哼,既然決定了,回到京城就跟他們好好的鬥一鬥!

邊關不可能一直平靜,韓擒虎製訂了半年內拿下荀國南部三十座城池的計劃。

方略已經定好,以薑瑾瑜為先鋒,率騎兵先取敵軍糧倉,韓擒虎夫婦和左右將軍各領一路大軍,隨後跟進。一路所向睥睨,敵軍紛紛投降。因荀國當今國君荒淫無道,不顧百姓死活,民心紊亂。而韓家軍軍紀嚴明,第一條便是不虐民,不擾民,每至一處往往開倉放糧,深受百姓愛戴。百姓歸附者數不勝數,很多城池成了隻有軍士而無百姓的“空城”。

眼看著就要打到荀國都城,荀國皇帝嚇得帶著一種嬪妃躲到山中的溫泉離宮,仍然尋歡作樂,命皇叔英王留守都城,並囑咐他派使臣想薑國求和。

韓擒虎對求和之事不屑一顧。國家統一,乃是大勢所趨,當一鼓作氣拿下荀國,如此才能一勞永逸。真要允了這和議,以後免不了戰端再開,勞民傷財不說,荀國百姓還要再受暴政殘害。但太和帝卻不這麼想,韓家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韓逸雲那邊的仗也打的轟轟烈烈。真要是讓他們父子倆分別滅了荀國、姚國,越發不把皇家放在眼裏了。倒不如議和,不至於讓韓家繼續做大,再慢慢培養自己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