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選擇放下,清除生活中的係統垃圾(3)(2 / 2)

人們常說:“舉得起、放得下的是舉重,舉得起、放不下的叫做負重。”為了前麵的掌聲和鮮花,學會放棄吧。放棄之後,你會發現,原來你的人生之路也可以變得輕鬆和愉快。

生活有時會逼迫你不得不交出權力,不得不放走機遇。然而,有時放棄並不意味著失去,反而可能因此獲得。要想采一束清新的山花,就得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兒,就得放棄嬌嫩白淨的膚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棄咖啡和可樂;要想擁有簡單的生活,就得放棄眼前的虛榮;要想在深海中收獲滿船魚蝦,就得放棄安全的港灣。

今天的放棄,是為了明天的得到。幹大事業者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都知道如何放棄、放棄些什麼。一個人倘若將一生的所得都背負在身,那麼縱使他有一副鋼筋鐵骨,也會被壓倒在地。昨天的輝煌不能代表今天,更不能代表明天。

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放棄失戀帶來的痛楚,放棄屈辱留下的仇恨,放棄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棄費精力的爭吵,放棄沒完沒了的解釋,放棄對權力的角逐,放棄對金錢的貪欲,放棄對虛名的爭奪……凡是次要的、枝節的、多餘的、該放棄的,都應放棄。

放棄,是一種格局,是我們發展的必由之路。漫漫人生路,隻有學會放棄,才能輕裝前進,才能不斷有所收獲。

羨慕不如珍惜

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你羨慕別人的生活比你快樂嗎?你認為別人的日子過得比你好嗎?你看過他們生活中的另一麵嗎?

在河的兩岸,分別住著一個和尚與一個農夫。

和尚每天看著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看起來非常充實,相當羨慕。農夫在對岸看見和尚每天都無憂無慮地誦經、敲鍾,生活十分輕鬆,非常向往。因此,他們的心中產生了一個共同的念頭:“真想到對岸去,換個新生活!”

有一天,他們碰巧見麵了。兩人商談一番,並達成交換身份的協議,農夫變成和尚,而和尚則變成農夫。

當農夫來到和尚的生活環境後,這才發現,和尚的日子一點也不好過,那種敲鍾、誦經的工作,看起來很悠閑,事實上卻非常煩瑣,每個步驟都不能遺漏。更重要的是,僧侶刻板單調的生活枯燥乏味,雖然悠閑,卻讓他覺得無所適從。於是,成為和尚的農夫,每天敲鍾、誦經之餘都坐在岸邊,羨慕地看著在彼岸快樂工作的其他農夫。

至於做了農夫的和尚,重返塵世後,比農夫還要痛苦。麵對俗世的煩憂、辛勞與困惑,他非常懷念當和尚的日子。他也和農夫一樣,每天坐在岸邊,羨慕地看著對岸步履悠閑的其他和尚,並靜靜地聆聽彼岸傳來的誦經聲。

這時,在他們的心中,同時響起了另一個聲音:“回去吧!那裏才是真正適合我的生活!”

不必羨慕別人的笑容,那也許是苦中作樂或是強顏歡笑。

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總有許多值得別人羨慕的地方,即使處在人生的低潮亦如此。比如我們現在的學習非常累,但我們為了理想而奮鬥,生活很充實;一個人事業受挫了,但他還有成功的機會;一個人下崗了,但他還有健康的體魄,一切可以從頭開始。和那些更不幸的人相比,這一切太值得羨慕了,也太應該珍惜了。

不必羨慕別人的美麗花園,因為你也有自己的樂土,也許你的花不如別人的漂亮、名貴,但是你的花也許能給人們提供更多除了觀賞之外的價值,這便是別人的花沒有的優勢。

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不是完美的,就不會與他人做無謂的比較,也會更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好好數數上蒼給你的東西,你會發現自己所擁有的其實很多,丟掉那些無謂的豔羨,享受已擁有的一切,你的人生會快樂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