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邊牆”。王在晉依據這些情況,準備每月發給防守的蒙古兵士一人 3 鬥米和 8尺布,約值銀 15 兩。這樣寧前就可固守,薊門也可安然無恙,朝廷省下大量經費。
王象乾又上奏疏,請求每年發銀百萬兩,撫賞蒙古,詳述撫蒙抗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說:察哈爾部林丹汗,人馬多,勢力大,可以號召八大營,擁有騎兵數十萬,領賞於團山、正安堡等處,獲利最大,願助明國抵抗後金,爭奪廣寧。
哈喇慎部白言台吉等首領,想約其他大部,聚族而東,消滅努爾哈赤。他主張每年用銀 100 萬兩來撫賞蒙古汗貝勒,其中,察哈爾部、哈喇慎諸部撫賞銀 20 萬兩,領兵犒賞、進兵功賞銀 30 萬兩,守邊蒙古兵 2 萬人的兵餉 36 萬兩,等等。
針對有人反對用蒙古製建州的策略,王象乾提出了蒙古之“可信者五”和必須撫賞蒙古的理由。王象乾說,根據明與金兵交戰後的情景判斷,蒙古是可以依賴的。一是當廣寧失陷時,蒙古人皆西向而泣說:“破我飯碗,壞我一條白道”。
由於金銀財帛隻能從明朝領取,蒙古汗、貝勒都戀戀不忘於此,怎能甘願丟棄。
二是努爾哈赤兼並各部,林丹汗等蒙古汗、貝勒不會袖手旁觀。三是女真和蒙古都好爭雄稱霸,林丹汗是蒙古之大汗,努爾哈赤以勢相逼,他怎能甘居其下,或退避三舍。四是明撫蒙古,聯合蒙古,以壯聲勢,以求支援,蒙古也想借我為後盾,一起消滅後金。五是林丹汗雖沉迷於酒,但其部下深思熟慮之人,皆因逼近強敵,恐被吞並,而急欲消滅建州。
王象乾又強調必須相信蒙古說:我不用蒙古,則蒙古必投奔建州,為“奴”
所用。我不聯合蒙古,則廣寧之逆黨不能驅逐,待其根蒂既固,必迫近山海關,誰能抵擋?我不撫賞蒙古,蒙古必聚族策馬,強行索討。我兵剛剛招集,士氣不振,借用林丹汗、孛羅勢之力,形成犄角之勢,“以養我全力”,努爾哈赤必不敢發兵西向,掠我土地。最後,王象乾作出總結說:今天下大勢,撫蒙古則安,遠蒙古則危,要求安去危,隻有“撫賞”蒙古一策,別無他法,不然,危不堪言。’
遼東經略王在晉、內閣都讚成王象乾的主張,定下撫賞蒙古“以西虜製東夷”的政策,每年撫賞林丹汗等漠南蒙古中強部汗、貝勒上百萬兩賞銀,他們也表明要助明擊金,共同打擊努爾哈赤。這就結束了兩百多年來明蒙爭雄於東北的戰局,代之以明蒙聯合抗擊勁敵後金國的新格局。
金國汗努爾哈赤的英明指揮,八旗軍所向無敵,大敗明軍於薩爾滸,下沈陽,
克遼陽,取廣寧,奚落林丹汗,嚇跑察哈爾兵,屢敗喀爾喀,大有席卷全遼、征服漠南蒙古、問鼎中原之勢,努爾哈赤又屢次以“善待”“厚遇”相誘勸,因而,一些蒙古貝勒台吉陸續率領部眾,來到遼東,歸順英明汗,一般的蒙古也三五成群,逃來遼東。現先引錄《滿文老檔》對蒙古來歸的一些記載。
天命六年(1621)三月下沈陽、遼陽,進駐遼東。四月初九日,蒙古巴林部“貝勒杜楞屬下九十八戶、一百二十男丁”,攜馬 50 匹、牛 410 頭、羊 1000 隻來附。
五月十四日,喀爾喀蒙古巴嶽特部達爾漢巴圖魯貝勒之子思格德爾之弟莽果爾台吉“率子女、畜群及屬下三十戶人來歸”。這是蒙古貝勒、台吉第一次歸服,努爾哈赤予以特別厚待,命大貝勒代善出城於五裏外迎接,並設大宴。努爾哈赤賜以大量金銀布帛皮裘,計有貂皮鈍子 3 件、猞猁猻皮鈍子 2 件、貉皮袍子 2件、狐皮鈍子 1 件、貂鑲皮襖 5 件、獺鑲皮襖 2 件、鑲銀鼠皮皮襖 2 件、男女蟒緞衣 9 件、全蟒緞 6 匹、納 35 匹、金 10 兩、銀 500 兩、毛青布 500 匹、雕鞍 1具、鯊皮鞍 7 具,以及弓箭櫃碟等等。
同年五月,喀爾喀蒙古貝勒卓裏克圖屬下“五男三女一子,攜馬十三匹來歸”;囊努爾貝勒屬下“四十戶,率子女,攜牧群來歸”;三十戶驅牧群自古爾布什貝勒處來歸。
六月十五日,蒙古巴林部貝勒杜楞之子阿玉奇及古爾布什、薩特塔爾三位台吉所屬蒙古 160 戶來歸。
七月十五日,喀爾喀貝勒卓裏克圖屬下 60 戶來歸;二十二日,希爾胡納克杜楞屬下蒙古 50 戶來歸。
十一月二十一日,巴嶽特部蒙古男婦 47 人,攜羊 47 隻、牛 36 頭、車 26輛、馬 1 匹逃來。同日,自廣寧逃跑來蒙古人共 49 人。“汗親禦衙門,宴所來之逃人”。
十二月二十一日,洪巴圖魯所屬 7 戶,額布格德依所屬 12 戶,吉郎阿、莽阿所屬 5 戶,囊努克所屬 10 戶及另一貝勒所屬 2 戶,共 35 戶,攜馬 40 匹,牛一頭,羊 500 隻來附。
十二月二十四日,巴嶽特部古爾布什台吉率部來歸。
天命七年正月初四日,兀魯特部一位喪夫之福晉,率領幼子及 460 人,攜牛
58 頭、馬 4 匹來歸,努爾哈赤將這位福晉許與第四子湯古岱阿哥為妻,賜福普馬 25 匹、牛 25 頭,以及貂皮袍子、貂皮帽、金項圈、蟒緞長褂和披肩。正月初五日,喀爾喀部囊努克貝勒屬下 144 人,攜牛 230 頭、馬 30 匹、羊 1160 隻、駝3 頭來歸。正月初七日,昂愛台吉、達爾漢和碩齊帶頌 100 人,攜牛 3 頭、車 20輛來歸。正月二十七日,自喀爾喀杜楞貝勒處來男丁 112 人及婦孺 285 人;莽古勒台吉之子綽斯希布處男丁 2 人,婦孺 8 人;洪巴圖魯處男丁 19 人、婦孺 23人,又男丁 100,無婦孺;巴林處 100 口,來歸。
天命七年二月,“每日自蒙古有十家或二十家來歸”。二月十六日,兀魯特部明安等 17 位貝勒及喀爾喀貝勒帶領部眾來歸。又有喀爾喀五部民 1200 戶來歸。
又據《滿文老檔》太祖朝卷三十一載:“八旗於沈陽、遼東之所獲及由明來歸者,共一千六百六十五人,每一蒙古男丁每月給米一鬥、銀二錢。”蒙古人的連連來投,特別是莽果爾、古爾布什、明安等幾十位貝勒、台吉各領部兵民來歸,可以說是出乎金國汗、貝勒的意外,是他們沒有料到的大好喜事。當初,努爾哈赤竭力拉攏科爾沁部、喀爾喀部、察哈爾部的各位貝勒台吉,厚贈禮物,大宴款待,聯姻婚娶,隻是希望與他們立誓聯盟,共同對付明國,起碼是希望蒙古貝勒不要協助明征金,根本沒有想到也沒有提及要讓蒙古人歸順自己,甘居臣僚,從征效力。當初的那些盟誓和友好協定,都規定了不收納對方逃人。現在,這些貝勒的來歸,是金國遇到的一樁可喜的新事,必須整頓過去的對蒙政策,給予補充和完善,既與留居本地的蒙古貝勒結成聯盟關係,又要優待來歸之人。聰睿機智的努爾哈赤迅速果斷決策,定下了厚待來歸貝勒政策,並采取了幾條措施。
就在天命七年二月十六日,兀魯特部明安等 17 位貝勒和喀爾喀等部台吉“共率所屬軍民三千餘戶並牲畜歸附”的當天,努爾哈赤即升殿設宴犒勞,並宣布厚待來歸者,說:“今爾等既來歸我,賢良之人,固嘉其賢而優待之。即是無才之人,亦因其歸順而恩養之。勿萌邪惡盜偽之心,若存邪惡盜偽之心,即以我法度處之也。”有才之人重用,無能之人亦予恩養,邪惡者懲治,這就是金國汗對來歸蒙古的基本政策。事實上這最後一條邪惡者懲,是說說而已,沒有辦理過,因為,來歸的蒙古貝勒、台吉,也許有作戰不力辦事欠妥的過失,但不會犯下汗所提到的“邪惡”罪行,即對汗不恭懷有不軌之心。對於蒙古貝勒的過失,努爾哈赤及其繼承人天聰汗皇太極,都是很寬容的,念其來歸有恩,一般都是從輕發落
免予處分的。所以,這三條,實際上是一條,即優遇蒙古貝勒台吉。
這不是口頭說說的應酬話,而是要貫徹執行的重要政策,因而,金國汗努爾哈赤采取了五項重要措施,即:厚賜人畜財帛;封授官職;聯姻婚娶;轄領牛錄;免死減罪。現以古爾布什為例。
天命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喀爾喀五部之巴嶽特部額色伊貝勒之子古爾布什台吉“領率八十戶一百一十五名男丁,攜馬二百六十匹、牛一千頭、羊二千隻叛來。”努爾哈赤出禦衙門,“設筵宴之”。翌年正月初八日,賜古爾布什台吉大量皮裘、金銀、布帛、盔甲、弓箭、“奴仆牛馬房田”,“凡應用之物皆備”,並以女兒聰古圖格格嫁與古爾布什,尊稱其為額駙,賜名青卓裏克圖,給“滿洲一牛錄三百人並蒙古一牛錄”,授為一等總兵官。
以上賞賜說明,古爾布什受到金國汗的“厚遇”,其規格之高,在金國的曆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是破例的“厚賞”。古爾布什之父額色伊隻是喀爾喀五部之中幾十名上百名貝勒之一,既非一部之主,又非勢力強大所向無敵的大酋、名酋,隻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貝勒而已。古爾布什本人也是名不見經傳,鮮為人知,所轄男丁才 115 丁,戶僅肋戶,隻是一個小小台吉。從父親的身份、家族的門第和本人的身份地位看,古爾布什是一位喀爾喀五部幾百名台吉之中不起眼的小台吉。
然而,這位小小台吉投歸金國後,卻受到了金國汗的特別優遇,其善待之優,賞賜之多,空前未見。它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麵。一為特賜兩個牛錄。古爾布什本身隻有 115 丁,還不夠半個牛錄之數,金國汗卻賜其兩個牛錄,滿洲牛錄是 300丁,還有一個蒙古牛錄,丁數超過其原有部眾 5 倍,這個數字本身就足以證明古爾布什受賜之厚,如果再與其他滿洲官將,以至和“五大臣”、八固山額真、總兵官等“開國元勳”、“佐命功臣”相比,更可見其賞賜之厚。在上述高宮中,隻有額亦都一人得到汗的殊恩,轄有三個“專管”牛錄,然而這三個牛錄的人丁,是汗每次賞賜的和額亦都本人俘獲的,並不是一次就賜其三個牛錄。其他官將沒有一人領到汗賜的兩個牛錄。
二是嫁與公主,尊稱“額駙”。此前,努爾哈赤為自己的女兒招了八位額駙,按時間順序排是:棟鄂額駙何和禮,烏爾古岱、布占泰,達啓,蘇納,恩格德爾,達爾漢,鄂劄伊。按照公主品級排額駙的順序,何和禮之妻東果格格是汗之元妃佟佳氏所生,後封固倫公主,兄係大貝勒代善,當排第一。烏爾古岱之妻是汗之
第二位大福晉富察氏所生,兄為三貝勒莽古爾泰,應排第二。達爾漢之妻嫩哲格格是汗之側妃伊爾根覺羅氏所生,後封和碩公主,排第三。恩格德爾之妻是汗撫親弟舒爾哈齊貝勒之女,後封和碩公主,排第四。其他四位額駙之女都是汗之庶妃所生,三位無封號,一位僅封鄉君品級。
此前,努爾哈赤又以孫女、侄女、宗女招了幾位額駙,就是蘇完額駙費英東,妻為汗之長子褚英之女;和碩額駙康果禮,妻為汗之同父異母弟穆爾哈齊貝勒之女;西烏裏額駙佟養性,妻為汗之宗女;撫順額駙李永芳,妻為汗之第七子阿巴泰之女。
古爾布什之妻聰古圖格格,是汗之側妃葉赫納喇氏所生,其姑為汗之孝慈高皇後,其姑之子是四貝勒皇太極,後來的清太宗。與上述十幾位額駙之妻相比,古爾布什之妻聰古圖格格當與達爾漢額駙之妻嫩哲格格並列第三,都是側妃所生,後來都封為和碩公主,比恩格德爾額駙之妻(汗之侄女)地位還要略高一點。
雖然古爾布什之妻排名第三,盡管是看看名列第一的棟鄂額駙何和禮,本人率部很早來投,為女真國、後金國、金國的建立立下了奇功,其妻東果格格是英明汗的元配之女,後封固倫公主。名列第二的烏爾古岱額駙,是哈達國主蒙格布祿之子,按理應繼承哈達貝勒之位,因被努爾哈赤吞並,要收服其國人心和避免明國懲處,努爾哈赤才以當時的大福晉富察氏之女嫁彼為妻。並列第三的達爾漢額駙,其父揚書乃係與汗聯合,最早發動攻打圖倫,打響建立金國第一槍的三位部長之一,努爾哈赤以妹相嫁,生下達爾漢。這三位額駙都有顯赫的門第和軍功,古爾布什哪能與之相比!但是古爾布什居然娶上了汗之親女和碩公主,尊稱額駙,在十幾位額駙之中名列第三,可見其受恩之重,賞賜之隆。
三是授職之尊。古爾布什隻是一位小小台吉,並無尺寸之功,竟然一下子被汗授與一等總兵官,又是罕有殊恩。總兵官乃當時八旗官將的最高世職,榮獲此職者很少,“五大臣”中的額亦都、費英東、扈爾漢、何和禮以及揚古利等十來位立下特功的開國元勳,才能被汗授與這一榮耀尊貴之職,兩相比較,古爾布什何勞何德,能與他們並相提並論!三者合而為一,它集中表明了金國汗確實破例地、格外地優遇率部來歸的蒙古貝勒台吉。
這還隻是第一次“善待”蒙古的例子,所以還有未曾想到之處,以後還要補充完善。由於古爾布什隻榮獲了厚賜人畜、聯姻、授職、給與牛錄這四個方麵的
特殊優遇,還有免罪一項未曾涉及。不久這一“缺陷”也給補充上了。
天命七年二月十六日,察哈爾部蒙古兀魯特部明安、兀爾宰圖、鎖諾木、布顏代等 16 位貝勒和喀爾喀石裏胡那克貝勒及喀爾喀五部台吉,“共率所屬軍民三千餘戶並牲畜歸附”,金汗努爾哈赤大喜,宣布要優待來歸者,授明安為三等總兵官,其他貝勒、台吉分授世職,賜與他們大量裘皮、金銀、布帛、房田、奴婢、牛馬、糧粟。
一個半月以後,天命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努爾哈赤向“自蒙古來歸之諸貝勒”
下達汗諭,宣布編立兩旗,厚待諸位貝勒台吉。說:“我思自喀爾喀前來之諸貝勒編為一旗,自察哈爾前來之諸貝勒編為一旗。我念爾等來歸,故編爾等為二旗。
爾等若以為分旗難以度日,願與諸貝結親通婚,彼此相與,則任爾自便……我之八家,如同一家。我親生之諸子,與貝勒等攜來之諸子,同等受養,不有歧視。”
次日,四月初一日,努爾哈赤召集察哈爾、喀爾喀前來的各位貝勒,“諭諸貝勒各通婚媾。汗之親家為卓裏克圖之子鄂勒哲依圖、揣爾紮勒、噶爾瑪、索諾木、博奉”。“大貝勒之親家”為莽古爾額駙之父子、岱青之子巴音岱、綽爾濟等人。
二、三、四三位大貝勒及德格類、阿巴泰、嶽托、濟爾哈朗、齋桑古、多鐸六位阿哥,亦各與蒙古貝勒結為親家,其中,四貝勒皇太極之親家是明安貝勒及其三個兒子昂昆、班第、多爾濟,齋桑古阿哥之親家是古爾布什台吉。《滿文老檔》
編寫者記述此事後,解釋說:“此皆察哈爾(喀爾喀)貝勒,英明汗有意呼之為親家,並諭之好生豢養其諸子女等。”來歸的蒙古貝勒、台吉能與金國汗、貝勒結為“親家”,可見汗對他們的優遇。
兩個多月後,天命七年六月二十五日,金國汗努爾哈赤“禦衙門,頒敕書與蒙古國叛來之兀魯特、喀爾喀諸貝勒,並大筵宴之”。
這是個重大事件。敕書乃從法律方麵肯定蒙古貝勒權利義務的最高級別文件。可惜現在尚未找到這批敕書,但從《老檔》所載汗賜與額亦都、揚古利等滿洲官將時敕書看,它一般包括授職之因、待遇、免賦、世襲、免死、減罰及本人職責、義務等內容,蒙古貝勒的敕書,是否也是這些內容,隻有待以後找到這批敕書,才能了解。
也就是在這個六月,努爾哈赤召集禦妹及眾公主,訓誡她們安分守法勿侮其夫後,又對諸貝勒下達汗諭,命令他們要善待來歸蒙古貝勒。並說:“喀爾喀貝
勒,原任意獨行,無所約束,今之來歸,榮而更圖其榮,逸而更求其逸也。兀魯特部貝勒來附,是因其君不仁,故慕我而來歸也。此降王等,凡有罪過,當以八固山王視之,倘罪有當誅,無致之死,令還其地可也。”對蒙古貝勒,“以八固山王視之”,即使罪大當誅,亦免其死,努爾哈赤對他們的“優遇”“善待”,確實是無與倫比的。
為了進一步詳細了解金國汗努爾哈赤對蒙古貝勒、台吉的特殊優遇,看看他們政治、經濟、生活等方麵情況,分析其階級屬性,我們可以把恩格德爾額駙作為一個典型,詳細闡述。
恩格德爾(又寫為恩格得裏),原是蒙古喀爾喀五部之巴約特部達爾漢巴圖魯貝勒之子,是一個僅僅轄有百來名男丁的小小台吉,事跡不詳,聲望不顯。因為他是最早來朝拜努爾哈赤的台吉,對汗十分尊重和恭順,故備受汗的重視和恩遇。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 年),恩格德爾進馬 20 匹,拜謁當時隻滅了哈達人丁兵士並不太多的“淑勒貝勒”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大喜說:“越敵國而來者,不過有所希圖而已”,“遂厚賞之”。第二年十二月,恩格德爾又引喀爾喀五部使臣,進駝馬來謁,尊努爾哈赤為“昆都侖汗”,即恭敬汗,“從此蒙古相往來不絕”。
天命二年(1617 年),恩格德爾再到建州,努爾哈赤以親弟舒爾哈齊貝勒三女嫁彼為妻(後封和碩公主),尊稱額駙,此後數次來朝。
天命九年正月,恩格德爾與妻前來,請求率部來歸,定居金國。努爾哈赤歡欣許諾,決定“厚養之”,與他盟誓賜職,賜予莊園奴仆,遷其部屬到遼東。
努爾哈赤的誓辭如下:“皇天垂佑,使恩格得裏舍其己父,而以我為父,舍其己之弟兄,以其妻之弟兄為弟兄,棄其故土,而以我國為依歸,若不厚養之,則穹蒼不苟,殃及吾身。於天作合之婿子,而恩養無問,則天自保佑,俾吾子孫大王、二王、三王、四王、阿布太台吉、得格壘台吉、戒桑古台吉、跡兒哈朗台吉、阿吉格台吉、都督台吉、姚托台吉、芍托台吉、沙哈量台吉,及恩格得裏台吉等,命得延長,永享榮昌。”恩格德爾的誓辭是:“蒙恩父汗撫育,若忘其厚恩,思回本國,不以汗之喜怒為好惡,猶念故國兄弟而懷二心者,穹蒼不佑,殃及其身。若同心共意,則皇天眷顧,俾子孫世食汗祿,永享榮昌。”誓畢,努爾哈赤賜恩格德爾及其妻製誥。誥文說:“恩格德爾後若有罪,惟篡逆不赦,其餘一切
過犯,俱不加罪。但昔居汝國,吾女固仰望於汝,今移居至此,爾則倚賴吾女,然吾女或恃父母,而慢其夫者,或有之,諒爾有何事苦吾女也。爾心或受吾女之製而不得舒,吾惟汝是庇,吾女雖至死,必不溺愛,以曲庇之也。”努爾哈赤又以“子孫世代罔替之職”,封恩格德爾及其弟莽古爾岱為三等總兵官。
盟誓賜誥,封授總兵官,這就保證了恩格德爾及其子孫世世代代占領高官要職,永為金國統治集團的重要成員。有了這樣龐大這樣牢固的政治特權,就為恩格德爾一家攫取大量財富奠定了可靠的基礎。
努爾哈赤賜給恩格德爾弟兄大批財物。天命九年正月二十一日,賜恩格德爾金 10 兩、銀 500 兩、大蟒緞 1 匹、次蟒緞 1 匹、犢蟒緞 2 匹,金絲龍緞 1 匹、補子純緞 1 匹、錢蟒緞 1 匹、倭緞 1 匹、蟒緞衣服 4 套、帛 50 匹、毛青布 500匹、釘有金佛首帽頂的帽子 1 頂、黑貂皮鑲邊的皮襖 1 件、黑貂皮襖 1 件、櫃子10 個、立櫃 10 個、碗碟 800 件,以及鞍、轡、弓等物。賜與莽古爾岱的物品,與其兄相同。對二人的妻、子及隨行人員,又賞給大量財物。
更為重要、更能說明問題的是賜與人丁、阿哈、拖克索的具體情況。《武皇帝實錄》、《滿洲實錄》、《高皇帝實錄》都隻簡單地提到,賜給恩格德爾等人“田卒、耕牛……及房田應用之物,仍以平虜堡人民賜之”。究竟賜給多少田卒房田?
平虜堡民有多少?田卒、堡民與恩格德爾是何等關係?交不交納貢品?為什麼未提阿哈、拖克索,是未賜還是已賜,賜了多少?《滿文老檔》載:天命七年正月初八日,努爾哈赤下諭說:以平虜堡之四百三十四男,給與蒙古恩格德爾額駙。
挑選通曉漢語、心地公正、未曾犯罪之謹慎之人,編為十戶。爾等不可自征,其每年所征賦銀一百兩、穀一百石,以我之手給與。若額駙、格格出行,則吹奏喇叭、瑣呐,送之出境。若來,則出境相接。
天命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努爾哈赤致書拓勸恩格德爾來歸,定居金國時,允諾說:(將)賜爾等八千男丁之官糧官銀,衣食充裕,任爾圍獵放鷹,往返遊玩,行止不限。若不耐久居,則可言明,若欲往蒙古之地,亦不禁止,汗與貝勒親送渡河。歸來之時,賜額駙男丁二千,格格男丁二千,岱青男丁一千,合共男丁五千,每年取銀三百三十兩、糧五,百五十石,供差役之人九十人,牛四十五頭,防護物品之兵丁九十人。賜爾弟男丁二千,取銀一百三十二兩、糧二百二十石,供差役之人三十三人,牛十六頭,防護物品之兵丁三十三人。賜爾二子各五百丁,
給一子之五百男丁,每年取銀三十三兩、糧五十五石,供差役之人九人,牛四頭,防護物品之兵丁九人。賜額駙、格格及爾弟、爾三子共男丁八千,每年取銀五百二十兩、糧八百八十石,供差役之人一百四十人,牛七十頭,防護物品之兵丁一百四十人。
天命九年正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下諭,賜與來歸定居的恩格德爾額駙、格格及其弟弟、兒子、侄子的拖克索和阿哈如下:賞恩格德爾額駙、格格七男丁之女真拖克索各兩個、十男丁之漢人拖克索各兩個、近身役使的女真各五對、其下伐木取水的漢人各五對。賞給囊努克、滿珠西裏、岱青、巴特瑪四男丁的女真拖克索各一個、十男丁之漢人拖克索各一個。賞給門圖達漢、(索爾果)三男丁的女真拖克索各一個、十男丁之漢人拖克索各一個。
以上所述岱青、囊努克、索爾果、門圖達漢為恩格德爾之子,滿珠西裏、巴特瑪為莽古爾岱之子。此前,正月初三日,汗諭:賞賜額駙、格格各有七名男丁之女真拖克索二、漢人拖克索二。額駙、格格身邊役使之女真男丁五人、婦女五人,以及砍柴男丁、擔水婦女五對,合計男女共四十名。男孩女孩俱未算人。
依據以上資料,我們可以得出四點結論。
第一,恩格德爾弟兄管轄大量人丁。在汗與恩格德爾盟誓以後,努爾哈赤於正月初六日派大、二、三、四四位大貝勒和阿巴泰等六位貝勒率每牛錄十名甲兵,大約三千名甲兵,同恩格德爾額駙一起,前去蒙古巴約特部搬取額駙的部屬和牲畜。十四日,四大貝勒派來報:十五日回到遼河岸,“前來之蒙古有二百餘戶,羊萬餘隻,馬、牛牲畜皆肥。”這說明,來歸之前,恩格德爾弟兄兩人及六個兒子共有部眾二百餘戶,隻是位小小台吉,他倆定居金國以後,所轄人丁大大增加了。恩格德爾原來領有汗授與的平虜堡男丁 434 丁,照舊領有,現又新領 8000男丁,比原來二人所轄的兩百餘戶蒙古增加了二三十倍。此外,還有汗新賜的拖克索阿哈和役使阿哈。恩格德爾及其兒子領有賞賜的女真拖克索 8 個、漢人拖克索 8 個,有男丁 121 名,再加上額駙夫婦近身役使和伐木取水的男丁 20 丁,共有 16 個拖克索和 141 丁。莽古爾岱及其兩個兒子有女真拖克索 4 個、漢人拖克索 4 個,有丁 61 名。
第二,恩格德爾弟兄成為田連阡陌的大土地所有者。盡管《滿文老檔》沒有寫明他倆擁有多少土地,但是依據“計丁授田”法和天命十年的編莊規定進行推
算,還是能夠了解其大致狀況。天命十年編莊時,規定 1 莊 13 丁、地 100 坰,為 600 畝,平均每丁領種莊地 46 畝,照此折算,恩格德爾有拖克索 16 個,男丁121 名,當領地 5566 畝,其弟莽古爾岱有拖克索 8 個、丁 61 名,應領地 2806畝,兩弟兄的 182 丁共可領地 8372 畝。再加上恩格德爾役使男丁 20 丁,每丁36 畝,又有土地 720 畝。這些土地都屬家主所有。
恩格德爾還管有 8000 丁漢民,按每丁領地 36 畝計算,應領地 288 萬畝。這樣多的土地雖不由恩格德爾弟兄直接占有親自管理,依然由漢人經營耕種,但他們必須向主人納租服役。這個租,這個役,原本是英明汗以金國土地最高所有者的身份,以最高主權者的資格,向漢民征收的,現在汗將這個權力賜給恩格德爾弟兄,由他們向漢民 8000 丁征租僉役,這就是說,他倆弟兄對這 28 萬多畝地有一定的主權,有一定的所有權。還有,平虜堡漢民 434 丁耕種的上萬畝土地,也與主人恩格德爾有一定的關係,他對這些土地也有一定的主權。一個小小的蒙古台吉,一下子就這樣上升為直接占有莊地萬畝,轄地數十萬畝的大土地占有者了。
第三,恩格德爾弟兄成為征收大量銀穀的大莊園主、大地主。遵照天命十年編莊的規定,每丁耕“官賦”地 9 畝,按此折算,恩格德爾弟兄的 24 個拖克索,182 名莊丁,應耕“官賦”地(“正賦”地)1638 畝,畝產一石,可收穀 1638石,其中恩格德爾父子就可收租穀 1089 石。恩格德爾的平虜堡漢民 434 丁,汗諭規定,每年收賦銀百兩、穀百石。汗賜的漢人 8000 丁,每年征銀 520 兩,穀880 石,還要僉派役夫 140 人,“防護物品之兵丁”140 人,還有耕牛 70 頭。其中賜給恩格德爾父子的 5000 丁,每年征銀 330 兩、穀 550 石,僉派役夫 90 人、兵丁 90 人、耕牛 45 頭。隻憑這四項,恩格德爾每年就可收銀 430 兩、穀 1439石,以及僉派役夫 90 名、兵丁 90 名。這個數字夠可觀的了。
第四,恩格德爾兄弟已經成了剝削阿哈和漢民的大封建主、大農奴主。恩格德爾弟兄的主要收入,有五個方麵來源:論功按職領取汗賜人畜財帛;平虜堡民繳納的銀穀;漢人 8000 丁的納租服役;24 個拖克索 182 名阿哈上繳的“正賦”;屬下蒙古的貢物。這五項,都是屬於封建性質的剝削。
北有蒙古,西接明國,處於“八十萬明國,四十萬蒙古”二強之間小小的“三萬女真”之主的努爾哈赤,如何分析局勢,駕馭形勢,采取什麼樣的政策,這是一個關係到後金興衰的重大問題。
在此之前的兩百年裏,女真各部酋長,都是甘居明蒙二強的附庸,或隨明軍進攻蒙古韃靼部,或在瓦剌強大之時,聽其所命,“附之入塞,侵遼東西”,“乘亂侵掠”。直到隆慶至萬曆初年,建州王杲、王兀堂,海西仰加奴、揚機努等酋長,依舊是依靠蒙古,聯“土蠻汗、速不亥”等,多次襲掠明境人畜,致遭明軍重懲,勢力漸衰。
素懷大誌、勇於進取的英明汗努爾哈赤,徹底丟棄了這種左右觀望、徘徊於二者之間、依賴其強的附庸做法,毅然確定了力挫二強的方針和聯蒙抗明的策略,以達到稱霸遼東的宏偉目的。
形勢十分明了,問題很明確,努爾哈赤要想北敵蒙古百萬之眾,西抗臣民億萬的明朝“天皇帝”,隻靠幾萬女真士兵是絕對不行的。蒙古將士驍勇剽悍,又與女真同被明廷蔑稱為“夷”,都是騎射民族,如果爭取到蒙古的支持,吸收部分蒙古將士,既可聯合抗明,又可增加八旗兵卒,加強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