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感恩的影響(3 / 3)

據中新網消息,張祥青是土生土長的唐山豐南人,唐山大地震遺孤。他致富後不忘回報社會,先為家鄉胥各莊養老院捐款二十多萬元,豐南治理煤河捐出兩百萬元。他還倡導成立了豐南慈善協會,被網民選為“中國最具社會責任感的民營企業家”。今年年初,中國南方遭受雨雪冰凍災害,他又捐贈了三百多萬元。

張祥青說:“我是32年前唐山大地震的孤兒,至今還能回想起解放軍為我們救助建房、分發救災物資的情景,他們每天天亮來、天黑走,不吃一口我們的食物。我們現在隻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援災區建設是每一個中國人應盡的責任。”

案例2:背著養母去上學的美麗女孩

2009年,一個普通的女孩來到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求學。和別的同學不同的是,和她一起來到這個城市的,還有她癱瘓在床的養母。一邊上學,一邊照顧生病的母親是她從8歲時就開始的生活。

1991年,孟佩傑出生在山西交口縣,5歲那年,父親在車禍中去世,母親迫於生計不得不將她送人領養。當時在隰縣老幹部局工作的劉芳英,收養了這個苦命的孩子。沒想到三年後,劉芳英卻患病在床,徹底癱瘓。一年之後,不堪生活艱辛的養父離開了這個家,那一年,佩傑才8歲。絕望中劉芳英想到了自殺。她攢下了40粒安眠藥放在枕頭下麵,恰好被孟佩傑發現了,救了母親一命。從此,這對母女相依為命的在一起。她的事跡一時被傳為佳話。

結語

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

感恩是一種人生智慧;

感恩不止是物質的回報,更在於精神的理解和支持;

懂得感恩就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去麵對、曠達地去處理。這時,是一味地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萎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麵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如果我們學會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我們燦爛的陽光;但如果我們不知感恩,隻一味地怨天尤人,那麼我們最終將一無所有!成功時,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許多;失敗時,不感恩的借口卻隻需一個。殊不知,失敗或不幸時更應該感恩生活。

感恩,使我們在失敗時看到差距,在不幸時得到慰藉,獲得溫暖,激發我們挑戰困難的勇氣,進而獲取前進的動力。隻要我們能換一種角度去看待人生的失意與不幸,對生活時時懷一份感恩的心情,就能使自己永遠保持健康的心態、完美的人格和進取的信念。感恩不純粹是一種心理安慰,也不是對現實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在水中放進一塊小小的明礬,就能沉澱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們的心中培植一種感恩的思想,則可以沉澱許多的浮躁、不安,消融許多的不滿與不幸。感恩,會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感恩不僅僅是一種美德,它更是獲取成功的必要素質,渴望成功,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學會感恩。感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別人,感恩自然,感恩社會。會感恩的人,才會成功。

無論我們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不應該忘記培養自己的感恩之心、回報之心。永懷感恩之心,常表感激之情,原諒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人生就會變得充實快樂。感恩父母的養育,感恩大自然的恩賜,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溫暖,感恩花草蟲魚,感恩苦難逆境給我們的鍛煉。甚至感恩自己的對手,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才鑄就了我們的成功。一個人如果有了一顆感恩之心,他就是一個幸福的人。懂得感恩就懂得了生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