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是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
時間管理的精髓即在於:分清輕重緩急,設定優先順序。成功人士都是以分清主次的辦法來統籌時間,把時間用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
麵對每天大大小小、紛繁複雜的事情,如何分清主次,把時間用在最有生產力的地方,我們以時間管理的方法中的四象限法來探討人生確定什麼是最重要的。
A
*危機
*緊迫的問題
*增進產量
*有時間期限的計劃
B
*預防
*改進產能
*建立人際關係
*發掘新機會
*休閑
*與家人一起
*適當的運動
C
*不速之客
*某些電話
*某些信件與報告
*必要而不重要的會議
D
*繁瑣的工作
*某些電話
*某些信件
*浪費時間的事
*有趣的活動
*看消閑雜誌
第一象限(A)是重要又急迫的事。諸如應付難纏的客戶、必須立即解決的問題等等。這是考驗我們的經驗、判斷力的時刻,也是可以用心耕耘的園子。如果荒廢了,我們很可能會變得一事無成。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很多重要的事都是因為一拖再拖或事前準備不足,而變成迫在眉睫。
第二象限(B)是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主要是與生活品質有關,包括長期的規劃、問題的發掘與預防、參加培訓、向上級提出問題處理的建議等等。荒廢這個領域將使第一象限日益擴大,使我們陷入更大的壓力,在危機中疲於應付。反之,多投入一些時間在這個領域有利於提高實踐能力,縮小第一象限的範圍。做好事先的規劃、準備與預防措施,很多急事將無從產生。這個領域的事情不會對我們造成催促力量,所以必須主動去做,這是發揮個人領導力的領域。
第三象限(C)是緊急但不重要的事。表麵看似第一象限,因為迫切的呼聲會讓我們產生“這件事很重要”的錯覺——實際上就算重要也是對別人而言。電話、會議、突來訪客都屬於這一類。我們花很多時間在這個裏麵打轉,自以為是在第一象限,其實不過是在滿足別人的期望與標準。
第四象限(D)屬於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簡而言之就是浪費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點時間在這個象限。但我們往往在一、三象限來回奔走,忙得焦頭爛額,不得不到第四象限去療養一番再出發。這部分範圍倒不見得都是休閑活動,因為真正有創造意義的休閑活動是很有價值的。然而像閱讀令人上癮的無聊小說、毫無內容的電視節目、辦公室聊天等這樣的休息,不但不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反而是對身心的毀損,剛開始時也許有滋有味,到後來你就會發現其實是很空虛的。
幾乎人世間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囊括進這四個象限之中,而你會發現,那些能產生80%價值的20%的事情,幾乎都是第二象限中的事情。
科維博士發現象限二是進行有效的時間管理的關鍵所在,而不是如一般人通常所認為的象限一中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象限一中的事情,是象限二中的事情被拖延和沒有按時完成的直接結果。
現在給大家做一個測試,看看你在做事情的急迫性上是什麼樣的情況。
·急迫性指數測驗
選取出你最可能做出的反應行為或態度(A=從不;B=有時候;C=常常)
1.我在壓力之下表現最好。()
2.我常歸咎外在環境太匆忙或緊張,以致無法作深入的自我反省。()
3.我常因周圍的人或事動作太慢而不耐煩。我討厭等待或排隊。()
4.我休息時會覺得不安。()
5.我似乎永遠在趕時間。()
6.我常為了完成某項事情而拒人於千裏之外。()
7.我隻要片刻沒和辦公室聯係就覺得不安。()
8.我在做一件事時常會想到另一件事。()
9.我處理危機時表現最好。()
10.處理突發狀況的興奮感,似乎比慢工出細活更讓我覺得有成就。()
11.我常為了處理突發狀況,犧牲和親友共處時間。()
12.當我為了處理突發狀況,必須取消約會或中途離開,我認為別人應該能諒解。()
13.我覺得處理突發狀況讓一天的生活更有意義。()
14.我常常邊工作邊吃飯。()
16.一天下來辦公桌上“已辦”文件如果堆得高高的,我會很有成就感。()
“A”總數:“B”總數:“C”總數:總得分:
(A=0分;B=2分;C=4分)
0到25分屬於低度急迫性心態,26分到45分屬於強烈急迫性心態,46分以上已經到了嚴重急迫性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