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子承父業(1 / 1)

由於父親去世後生計困難,班固隻好從京城遷回扶風安陵老家居住。從京城官宦之家一下子降到鄉裏平民的地位,這對上進心很強的班固是一沉重打擊。但他毫不氣餒,立誌繼承父親未競之業的決心並沒有改變。班固認為,父親已經撰成《史記後傳》的部分,內容還不夠詳備,布局也尚待改進;沒有撰成的部分,需要重新續寫。於是他在父親已成《史記後傳》的基礎上,利用家藏的豐富圖書,正式開始了撰寫《漢書》的生涯。

永平五年(62年),正當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寫《漢書》的時候,有人告發班固“私修國史”,於是,班固被捕關進了京兆監獄,書稿也被官府查抄。當時,不僅“私修國史”是被嚴格禁止的,甚至“國史”一般也不能為個人所擁有。漢元帝時東平王劉宇上書求賜《太史公書》被拒絕之事,即可證明。

班固雖是外戚後代、儒學世家子弟,但他本身卻連個官階很低的郎官都不是,卻如此大膽,敢於私修國史,豈不是觸犯了朝廷大禁!前不久,扶風郡有一個叫蘇朗的人被人告發偽造圖讖,被捕入獄後,很快就被處死。麵對這種形勢,班家老小十分緊張,害怕班固凶多吉少。班固的弟弟班超為了營救哥哥,立即騎上快馬從扶風安陵老家急馳京城洛陽,他要向漢明帝上書申訴,為哥哥雪除冤枉。

班固被告“私修國史”,身陷囹圄,不知將被如何處置,更為老母和家人的安全擔心。但他明白自己根本沒有什麼罪。他立誌著史,不僅是為了繼承父親的遺誌,而且也是要遠接從司馬遷、劉向、揚雄以來修史的傳統,更是為了宣揚“漢德”。西漢一代210餘年,有過赫赫功業,也有過許多弊政,其中治亂興衰,使人慨歎,給人啟發,寫出一部“漢史”,正是當今學者的責任。何況王莽滅亡至今已40年了,再不及時撰成史書,後人所能獲得的史料豈不更少!所以他才拿起筆來,立誌完成父親未競之業。不料遭人誣告,如果此番不明不白地被處死,那麼父子兩代人的心血豈不盡付東流!為此,班固憂憤交加,心痛欲裂。

班超策馬穿華陰、過潼關,趕到洛陽上書為班固申冤,引起漢明帝對這一案件的重視,特旨召見班超核實情況。班超將父兄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辛勞以及宣揚“漢德”的意向全部告訴了漢明帝。這時,扶風郡守也把在班固家中查抄的書稿送至京師。明帝讀了書稿,對班固的才華感到驚異,稱讚他所寫的書稿確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釋放,並加以勸慰。明帝讚賞班固的誌向,器重他的才能,立即召他到京都皇家校書部供職,拜為“蘭台令史”。